哪里白癜风能彻底治愈我国厂矿基层卫生保健的模式和管理制度的研究
我国厂矿基层卫生保健的模式和管理制度的研究
我国厂矿基层卫生保健的模式和管理制度的研究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98年第6期第0卷 劳动卫生监督与管理
作者:张秀芬 张晓勤 孙桂华 陈玮 王贤娣 寇庆瑞 陈兴华 张国高
单位:张秀芬 张晓勤 孙桂华 150080 哈尔滨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陈玮 王贤娣 上海市卫生局;寇庆瑞 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陈兴华 四川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张国高 同济医科大学
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厂矿基层卫生保健模式和管理制度,我们对哈尔滨、沈阳、湖北、上海、四川地区的部分大、中、小型国营厂矿的基层卫生保健和管理制度现状,按统一表格、统一要求、统一方法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作了分析和总结。
一、厂矿基层卫生保健工作现状
本次共调查441个厂矿,其中哈尔滨地区99个、沈阳地区78个、湖北地区24个、上海地区136个、四川地区104个,含有2?393个车间和29个井口。其中大型厂矿(≥5?001名职工)68个,占15.4%;中型厂矿(1?001~5?000名职工)228个,占51.7%;小型厂矿(≤1?000名职工)145个,占32.9%。441个厂矿共有职工1?512?375名,现职职工占80.8%,离退休职工占19.2%。现职职工中女职工占38.3%,一线工人占51.0%。
1.厂矿基层卫生保健机构:从441个厂矿卫生保健工作组织分工看,主管生产厂长负责卫生保健工作的占16.0%,后勤厂长负责的占77.4%,其它领导负责的占6.6%。由厂卫生部门主管卫生保健工作的占37.4%,安技部门主管占24.4%,工会主管占0.2%,办公室主管占3.5%,卫生、安技、工会、办公室联合主管占10.4%,其它主管占24.1%。厂矿规模不同卫生保健工作组织分工也有所不同,大型厂矿卫生保健工作有86.3%由后勤厂长管理,45.6%由卫生部门负责,并设有职工医院、卫生所和车间保健站;中型厂后勤厂长主管的占85.2%,卫生部门负责占42.4%,一般下设卫生所和车间保健站;小型厂后勤厂长主管占65.6%,卫生部门负责占21.0%,下设兼职卫生员或安全员。设有专门机构抓卫生保健的小型厂有21.0%,大中型厂有42.4%~45.6%。随着厂矿企业改革的发展,卫生保健机构和人员在逐渐减少,或归属安技部门或由其它部门兼管。
2.厂矿企业卫生保健任务完成情况:凡是纳入国家政策方针中的和国家条例约束较强的项目(如计划生育等),开展比较好,反之较差(如防治地方病、慢性病、计划免疫、安全饮水等)(表1)。
附表 441个厂矿卫生保健工作开展情况(%)
工作内容
企业规模
合计
大
中
小
制定和实施卫生工作和
控制疾病的计划
81.5
78.9
69.3
76.9
防治急慢性传染病
80.8
82.9
65.2
77.8
防治寄生虫病和地方病
18.5
13.9
9.4
11.9
开展计划免疫工作
63.6
41.5
33.7
43.6
女工保健、计划生育
97.9
96.0
93.6
95.7
预防控制流行病
65.1
62.8
52.4
60.6
防治慢性病
66.6
67.5
56.9
64.6
防治职业病和职业多发病
91.8
88.6
83.9
88.0
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 卫生和劳动保护
94.9
91.7
92.5
92.5
定期对职工健康检查
96.4
97.2
94.7
96.4
根据劳动特点改善食品
和营养
32.3
32.1
24.7
32.8
保证安全饮用水
69.2
62.5
62.9
63.6
改善环境卫生
83.6
71.7
71.5
73.7
对职工进行健康教育
90.8
88.4
80.5
86.8
保证安全生产,避免人身 事故
84.1
82.4
86.9
83.8
初疗救护
77.4
80.1
50.7
77.3
常见病和创伤的处理
88.7
86.5
83.9
86.2
基本药物的提供
80.5
81.5
76.7
80.1
3.厂矿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范围:89.0%的厂矿仍保留原医疗卫生机构为厂矿职工和家属服务;11.0%的厂矿部分或全部面向社会开放,以承包管理方式向综合医院转变。
4.上级卫生部门对厂矿卫生保健承担的管理任务:对厂矿下达工作计划和布置工作任务的占78.3%,进行卫生指导和培训的占68.8%,进行监督检查的占89.2%,临时下达专项调查任务的占42.7%,其它为1.4%。
5.441个厂矿中职业有害因素作业点(粉尘、毒物、物理因素等)2?414个。职工接触有害因素率为24.1%,尘肺患病率为1.87%,职业中毒为1.0%,其它职业病为0.15%,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为2.21%,工伤为2.24%,其它疾病患病率为62.94%。
二、 厂矿基层卫生保健模式和管理制度的方案
鉴于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建立和逐步发展的过程,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方案,其基本点是:(1)适应“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2)适应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和不断深化改革的需要;(3)有利于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广大职工得到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惠。
1.三级卫生保健模式:大型厂矿一般都有健全的三级卫生保健,设备和人员配置齐全,应根据实际情况可保留三级卫生保健组织机构和职能,继续发挥作用。三级卫生保健:厂级为厂长或主管厂长,执行卫生保健工作的行政领导职能;卫生处或职工医院是厂矿卫生保健工作实施的主体,具有行政和业务双重职能;车间保健站是卫生保健的具体实施者。车间卫生保健站可一个车间或多个车间联合设置,最好设置在车间内或车间附近,便于为职工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2.工厂企业卫生保健协会模式:此模式适用于大、中、小型厂矿,尤其是中小型厂矿,是半官半民的一种社团组织管理形式。其特点是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自身管理作用,利用企业内的技术力量和设备资源开展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地方卫生部门起到业务指导和卫生监督作用。厂矿的医疗卫生机构与企业处于半脱钩状态,人事由厂矿管理,经济自负盈亏。为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实行全行业管理,有些地方组建了有关职能社团组织,如上海的“工厂企业卫生保健管理协会”或工厂医管会等。这些社团组织上靠卫生行政部门,下联厂矿卫生保健机构,是卫生行政部门实行全行业管理的有效形式,是沟通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与各工业局及公司所属各厂矿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桥梁。其工作特点是突出管理意识,发挥指导、协调、服务和组织作用,靠优质服务开展工作。
3.社区卫生保健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所有卫生保健任务统一纳入政府初级卫生保健行为,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成立初级卫生保健组织,发挥行政干预的指令作用,并将初级卫生保健纳入各级领导(包括法人代表)的任期目标。厂矿企业的卫生资源,只有进入社区市场,才能流动,进而达到合理配置。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宏观上形成了厂矿卫生保健向社区卫生保健发展的模式。厂矿企业职工的医疗卫生保健应由社区政府负责。卫生行政部门作为主管卫生工作职能机构,对全社会依法实施卫生监督,并把各类机构的设置、资源配备、服务范围和业务活动统一纳入区域规划,对各类、各系统卫生机构统一进行管理。实行社区管理时,厂矿医疗机构的原隶属关系可以不变,也可以脱离原厂矿,成为社区的独立实体,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社区内各种医疗机构可以充分开展非价格式的自由竞争,以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保健水平与服务质量,来保证社区人群平等地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又可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特殊服务,包括厂矿企业人群的职业卫生服务。
4.职业卫生模式:由政府劳动部门负责组建的职业安全卫生机构,根据厂矿企业职业特点围绕职业卫生,为职工提供安全卫生服务,是国家产业安全系统的一个基层组织,是为厂矿职工服务,但不属于厂矿的机构。它是在原有各地劳动卫生职业病专业机构的基础上,吸收一些厂矿的卫生安全技术人员和设备成立的职业安全卫生机构,为厂矿企业提供安全卫生服务。在厂矿内按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设置的“职业卫生机构(设施)”,在车间可只设专职安全卫生员。“职业卫生设施”的工作由国家法律或规章指定的政府行政部门实行监督。“职业卫生设施”的职能:(1)明确并估计工作场所中危害健康的各种危险;(2)监测工作环境和工作实践中可能影响工人健康的因素;(3)对工作的计划与组织安排提供咨询,包括对工作场所的设计、工作中所有机械与其设备和物质的选择、维修和状况等方面的咨询;(4)在职业安全与健康、卫生和人类工程学以及个体的和集体的保护性设备方面提供咨询;(5)监测工人健康,包括女工劳动保护;(6)配合提供关于职业健康、卫生和人类工程学方面的资料、培训和教育;(7)组织急救和紧急治疗;(8)参与对职业事故和职工疾病的分析,建立死亡和职工疾病统计报告制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厂矿企业卫生保健工作络和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考虑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新问题、国际组织的要求和国外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经验。目前在厂矿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厂矿企业的卫生保健工作趋向于逐渐与企业经营主体脱钩。这应成为企业卫生保健工作深入改革的趋势。
收稿:
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