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日一味药艾叶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科学大讲堂 http://pf.39.net/bdfyy/bdfhl/161203/5066127.html

艾叶《名医别录》

Folium?Artemisiae?Argyi

来源及名称释义

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又名“灸草”、“冰台”

功效及辅助记忆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性能特点辛香行散,苦燥温通,炒炭兼敛,入肝、脾、肾经善温经脉、理气血而止血,为治虚寒性出血之要药,尤宜崩漏与胎漏善散寒湿、暖子宫而止痛,为治经寒痛经、寒湿带下、宫冷不孕及腹冷痛所常用用治湿疹痒,可收燥湿止痒之功;用于温灸,可收温经止痛之效主治病证

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

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冷不孕

脘腹冷痛

湿疹瘙痒(外用)

图片性状鉴别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炮制方法

艾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醋艾叶:取净艾叶,加入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艾叶炭:取净艾叶,置炒制容器内,中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炒至微干,取出即使摊凉

醋艾叶炭:取净艾叶,置炒制容器内,中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米醋灭尽火星,炒至微干,取出即使摊凉(每kg艾叶,用米醋15kg)

炮制作用

艾叶生品性燥,祛寒燥湿力强,但对胃有刺激性,故多外用,或捣绒做成艾柱或艾卷

醋炙艾叶,温而不燥,对胃肠的刺激作用变弱,祛寒止痛作用更强

艾叶炭,辛散之性大减,对胃的刺激性缓和,温经止血作用增强

醋艾叶炭,温经止血作用增强

采收加工

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用法与注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温灸,或煎汤熏洗

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

本品辛香温燥,故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阴虚血热者忌服

补充

艾叶适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用,使它的温燥之性有所缓和,故又名“陈艾”,和陈皮、半夏一样宜“久陈”

《中国药典》自年版起,明确指出艾叶“有小毒”,《全国中草药汇编》载“(艾叶)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并在“备注”栏收载了艾叶中毒的例子

《中华本草》载“(艾叶)性味:味辛,苦,性温”,虽然未把艾叶列入有毒中药类,但在“艾叶”项下“毒性”栏记载“口服干艾叶3~5g可增进食欲,但大剂量可引起胃肠道急性炎症,产生恶心呕吐,若大量吸收后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会出现谵妄、惊厥及肝损害等”

相关论述“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本草纲目》)“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炒热敷熨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本草正义》“艾叶,暖血温经,行气开郁之药也。开关窍,醒一切沉涸伏匿内闭诸疾。若气血、痰饮、积聚为病,哮喘逆气,骨蒸痞结,瘫痪痈疽,瘰疬结核等疾,灸之立起沉疴。若入服食丸散汤饮中,温中除湿,调经脉,壮子宫,故妇人方中多加用之。”(《本草汇言》)

往期精彩回顾

熬中药的正确“姿势”,您做对了吗读完此文,人人都会合理服用中药玫瑰花、青皮、枳壳、山楂、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神曲、稻芽、槟榔、贯众、大蓟、地榆、白茅根、白及、三七、茜草、蒲黄温馨提示,中药的使用请遵医嘱,勿自行服用!

中药杂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