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认识这样的ldquo紫草rdqu [复制链接]

1#

导读:今天介绍周凡超先生应用紫草治疗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一起学习一下吧!

1

治疗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为常见的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而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以致出血。临证可见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有的患者尚有肾脏病变。

本病以春秋两季发病者居多,青少年及儿童较为多见,紫癜的特点为高出皮面,可以触及,最好能证实此紫癜不是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即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时间正常。

本病类似于中医的“血证”“斑疹”等病证,外感风热、瘀血阻络是本病的主要病因,风热毒邪侵淫腠理,深入营血,脉络因而失养,统摄无权,引起出血。

本病与感染关系密切,又属于血热之病,所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是主要治法,紫草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故可以作为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主药,周师临证以紫草为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常结合辨证论治。

一、若病程较短,身热面赤,五心烦热,口渴、尿赤或有血,紫癜色红,有时会融合成片皮痒,舌质红绛,脉数,可考虑为风热伤络型,治以清热凉血祛风解毒。

常用处方:紫草24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水牛角10克、蝉蜕6克、牡丹皮10克。

皮肤较痒,可加白鲜皮10克;皮疹严重,可加仙鹤草15克;尿血,加小蓟10克、白茅根10克。

二、若病程较长,皮肤粗糙、紫斑紫黯、咽干、关节痛、腹痛、舌苔白、脉涩,可考虑为瘀血阻络型,治以凉血解毒、活血化瘀。

常用处方:紫草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蒲公英15克,黄芩10克、丹参10克。

腹痛,加延胡索15克;关节痛,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

三、若见气短神倦,或有心悸,紫癜迁延不愈,色较浅,舌淡红,苔薄白,脉弱,考虑为气血亏虚型,治以益气养血,兼以凉血解毒。

常用处方:*参15克、紫草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川芎10克、大枣10克。

周师认为过敏性紫癜不论何种证型,也不论何期治疗中抓住“血”“瘀”两字最为重要,紫草“散瘀、活血”,是治疗过敏性紫癜主药之一。

或谓在治疗虚型过敏性紫癜时,紫草不为主药,其实不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紫草尚能调节免疫功能,而《神农本草经》将紫草作为中品,而不作为下品,深意可知。

2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据研究,本病可能是由于具有遗传素质者在刺激因素作用下,促发异常的免疫反应,以致持续产生大量的致病性自身抗体,它与组织的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血管壁等处,导致了多个组织与器官发生病变,主要症状有组织与器官发生病变。

主要症状有不规则发热,关节痛,皮肤损害等,而面部蝶形红斑是本病特有的表现,一般患者在日晒后皮损增多。

美国风湿学会年制定11条标准:1.颧部红斑;2.盘状红斑;3.光过敏;4.口腔溃疡;5.关节炎;6.浆膜炎;7.肾脏病变;8.神经系统病变;9.血液系统异常;10.免疫学异常;11.抗核抗体阳性。

以上11条标准中,患者只要有≥4项阳性,就可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个诊断标准,比较简明,可供临证诊断时参考。

有关本病的皮损体征,可参见中医“鬼脸疮”“阴阳毒”“红蝴蝶”“日晒疮”“马缨丹”等病证的记载;有关本病的病机与症状,可参见中医“温毒发斑”“阳毒”等病证的记载。

本病涉及的内脏病变,可参见中医的“五脏痹”“肺痹”“肾痹”“心痹”“咳喘”“水肿”“心悸”等病证的记载。

由于本病病起病变化多端,临证表现复杂,涉及脏器又多,所以相关的文献篇目甚多。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一般认为可能是在机体正气不足的基础上,由热毒诱发而成病。紫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加上有一定的“补中益气”之功,故可主治本病。

如症见高热不退、乏力、口渴、皮肤暴露处呈不规则水肿性红斑,多为对称性,尤以面颊出现蝶形红斑为典型表现,伴有关节肿痛,肌肉酸痛,舌红苔黄、脉洪数,可考虑为毒热炽盛型,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

常用处方:紫草24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知母10克、石膏30克、土茯苓10克、蒲公英30克、牡丹皮10克、生地黄15克、丹参10克。

如症见低热,皮肤红斑消退,关节疼痛,伴有肾脏损害,五心烦热,自汗盗汗,神倦乏力,舌嫩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可考虑为正虚邪盛型,治以扶正祛邪。

常用处方:紫草15克、丹参10克、山药10克、*参10克、生地黄15克、黄芪10克、乌梢蛇10克、土茯苓10克、甘草6克。

如症见体倦乏力,气短懒言,低热不退,面白无华,腹胀纳差,头晕,心悸,舌体胖,脉细无力,可考虑为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养阴为主。

常用处方:太子参15克、紫草10克、丹参15克、北沙参10克、山药10克、枸杞子15克、茯苓10克、山茱萸15克、薏苡仁15克。

现代实验已证实紫草有调节免疫的作用,但周师指出,在临证以紫草为主药治疗本病时,临证主要考虑应用中医理论,即紫草主要作用为凉血活血、清热解毒,同时也有一些“补中益气”的效力,然后在决定具体治疗方案时,可以参考现代实验研究结果,这样才不至于本末倒置。

3

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以往称此为更年期综合征。年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废除了长期应用的“更年期”这一术语,推荐使用“围绝经期”这一名称。

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而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证特点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

本病的病因,主要与内分泌功能衰退有关,还可能和精神因素,病前性格特异以及遗传等有关。由于本病临证表现丰富,所以一般可归于中医“头痛”“不寐”“月经不调”“惊悸”“郁证”“虚劳”“脏躁”“百合病”等病证范畴。

由于本病比较复杂,故周师先立“更年一号方”,作为治疗本病前期的专方。

更年一号方的主要组成为紫草15克、钩藤10克、莲子心10克、黄连6克、合欢皮15克、炒枣仁10克。

立方之意是:本病主要是因卵巢功能减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平衡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自主神经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本”在肾虚,主要肾阴亏虚,不能涵养心肝,尤其是心血心神,以致心神不宁,心火偏亢,火性上炎,心主血脉功能失常,治疗时应以清心为主,待证候稳定后再滋养肾阴。

该方以紫草为主药,就是因为紫草归心肝经,能清心凉血,正合治此病证之需,配上莲子心、黄连等清心气之品,以及合欢皮、炒枣仁等治心之品,少佐平肝息风之品(钩藤等)以期先消除本病的各种明显症状。

更年一号方作为本病先期的专方,可结合辨证论治。

一、绝经前后,月经先期、后期或先后不定,经色鲜红,量多,头晕目眩耳鸣,头部面颊烘热汗出,失眠多梦,皮肤干枯,舌质嫩红,脉象细数,可考虑为肾阴亏虚型,治以补肾益精、养阴潜阳主方。

更年一号方加熟地黄15克、山茱萸10克、牛膝10克、龟甲胶10克。

二、绝经前后见精神抑郁,失眠健忘,尿频尿急,水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可考虑为肾阳亏虚型,治以温肾扶阳。

主方:更年一号方配熟地黄15克、山茱萸10克、仙茅10克、淫羊藿10克。

三、绝经前后,见头昏耳鸣,健忘易惊,失眠多梦,注意力涣散,心悸怔忡,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可考虑为心肾不交型,治以养阴降火、交通心肾。

主方:更年一号方加熟地黄15克、山茱萸10克、肉桂2克、牛膝10克、麦冬10克。

待症状大部改善后可改更年一号方为更年二号方,更年二号方组成:熟地黄15克、紫草1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菟丝子10克、淫羊藿10克。

更年二号方的主要功用为滋补肾阴。肾虚固然为本病之本,但急则治标,所以不宜过早应用更年二号方,以免患者长久“心火”之症不除,难免会对治疗产生消极情绪。

更年二号方同更年一号方一样,也可以结合辨证论治应用。

近年来有实验研究证实紫草对生物机体有兴奋与抑制双重作用。本病有许多症状,但粗略分析一下,不外乎或属于亢奋的症状,或属于低沉的症状,这就需要紫草起到调节兴奋与抑制的作用,也就是《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也。

注:本文选摘自《周凡超临证用药经验集锦》,孙尚见整理,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年1月。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