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夏季养生法则不仅要吃好,心态也要好 [复制链接]

1#

夏季特点

先看下黄帝内经说法:“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泻,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意思是说,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发怒,使阳气得到宣泄,让心中无存郁怒,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天,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泻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这是适应夏天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如果违背了夏长之气,心会受伤,到了秋天就会生病,使提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就差了,冬天则再次发生疾病。

①夏季助长,万物华实

夏天有借助的意思,说的是自然界万物的滋养和生长都要借助于夏天,多数人往往只感受到了夏天炎热,忽略了夏天的作用。

②晚睡早起,天长夜短

晚也是有限度的,不是到深夜,一般11点前睡,尽量不赖床,起的早一天有精神,起的晚反而越睡越困,久卧伤气,睡得多不见得精神,关键是把握住有效睡眠。

③情绪上保持平和

根据五行理论,夏天对应火,心火比较旺,应当养心。养心不当则易烦躁不安,一发怒,诱发心火肝火上冲,只想说,既然改变不了环境,不如适应它,喜欢它拥抱它,想想冬天的寒冷,心里就平衡了。

④湿热严重

尤其是进入7/8月份,湿热暑气盛行,将人体包围,稍不注意,就容易入侵人体,这些都是邪气,尤其南方更加难熬,防暑湿是夏天必做的事,但也不能完全靠空调,下面会重点讲这个问题。

夏天养生原则

⑴养心

在中医里,心不仅指心脏,还包括了人的神志精神活动。

所以,养心要从两个方面来讲:精神层面和食药滋补。

①精神层面。

主要是心态和情绪,外界环境燥热容易诱发心情烦躁,特别是阴虚火旺者,肾精亏虚,血虚,血热者,外界的高温蒸腾,加上出汗,体内更加干燥缺“水”,不光身体干,心态容易崩溃。

*有意识的去控制情绪,每次想发火就闭目深呼吸;

*每天安排时间静坐冥想,是修心的好方法;

*劳逸结合,每周安排时间放松休闲,这并非浪费时间,遇到太多珍惜时间从不放松,结果郁火都出来了,人反而焦躁不爽;

*学会调节,谁都有不开心的时候,难受的时候,怎么办?有的沉迷其中得了肝郁调节不过来,有的能迅速调整跳出来,遇到不顺的情况,不妨主动调节。

*不要抱怨天气太热,下雨之类,人类作为宇宙中极为渺小的一员,学会顺应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违背或强制改变这些规律,只会让身心受到伤害。

②食药滋补

心的问题还是很多,比如心阴不足,心血虚,心火旺,心脉瘀堵等等,夏天的话,主要是针对心火旺。

Vol.5

A:实火:

表现:舌尖红,舌体糜烂或溃疡,口舌生疮,心烦,夜寐不安,口渴思饮,小便黄赤,淋漓不尽,尿道赤痛,甚或尿血,舌苔薄黄。

调理:清心降火利尿。

代茶饮:淡竹叶+白茅根+绿茶:2-5克,煮水代茶饮(注意:淡竹叶和竹叶是不同的)

其余莲子心,苦瓜等都可试试,不过寒凉,不宜频繁饮用。

B:虚火。

由于心血不足或心阴虚所致。

表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易惊,低热,盗汗,面红,五心烦热,口干,舌质红。

代茶饮:白芍+龙眼+麦冬+酸枣仁+柏子仁2-5克,煮水代茶饮,滋心阴安神。

⑵生活细节。

①作息。

上面也有讲,晚睡早起,11点前入睡,至少保证6-7个小时睡眠。

*起床后,如果要喝水,一定是温水,勿碰凉水即使夏天;如不渴,喝几口唤醒脾胃即可,无需强制喝很多。

*不宜露天睡觉;

*白天开窗子透气,但晚上北窗不可开(北风较冷),南风较柔和。

*睡觉后吹风扇以及空调,注意温度不要太低,而且盖好被子,护住腹部等要害部位,避免夜里空气下降,寒凉入侵人体。

②运动。

夏天就算不运动,也容易出汗,“汗血同源”,不宜连续好几个小时大汗淋漓,伤汗即伤血伤阳。有的动完出完汗,头疼眩晕难受,这是出汗过度了。10-30分钟也挺好,跑跑步散散步都行。刚出完汗,切忌冷水洗澡,毛孔大开,伤及阳气。

③饮食。

*实在没胃口,可以少食多餐。

*不可过多吃寒凉,冷饮,冰激凌等,容易引发霍乱;

*生冷瓜果,凉菜最好配合热食一起吃,属于凝滞之物,特别是年龄较大者,阳气弱,更是慎用;

*饮食尽量清爽些,不宜过于肥甘厚腻,脾胃运化能力相比于秋冬,还是弱些,气血都往外跑了,里面反而不足;

Vol.5

A:大米芹菜胡萝卜粥,清热除烦;

B:薏米冬瓜赤小豆荷叶粥:健脾祛湿减肥;

C:三豆汤:绿豆+赤小豆+黑豆:清热利湿,一定要煮烂(提前泡2小时),加白糖调味;

D:苦瓜排骨枸杞汤:清热滋阴,但脾胃虚寒不适合;

E:单独绿豆汤:清热除烦解毒;

F:大米百合莲子粥:健脾胃滋阴;

④穿衣。

*夏天穿宽松衣服,特别是内衣,不宜太紧;

*棉织品较好,可吸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