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疏调节气谈小暑
TUhjnbcbe - 2025/1/9 21:43:00

大家好,朋友们好,非常高兴今天又和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交流节气养生。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小暑养生。我是田春洪,是国医大师张震研究员的学术继承人,云岭中医疏调学派的成员,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我们今天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小暑养生,首先,我们会谈一谈什么是小暑;其次,我们会谈一谈小暑节气的特点;再次,我们会谈一谈小暑节气的养生应该怎么做;最后我们还会为大家推荐一款有助于小暑养生的菜品。那么我们先从什么是小暑开始说起。

小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开始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公历7月7-8日,太阳黄经达°。字义上来讲,“暑”即“热”,说明小暑时气候炎热。《历书》中记载:“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也就是说,此时天气虽然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作“小暑”。小暑节气约16天,平均每5天为一候,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说的是这小暑时节首先是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接着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然后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那么小暑时节有什么特点呢?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升高,天气炎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时至小暑,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说的就是这段时间出现的降水会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农作物进入茁壮生长的阶段。那么具体的来说。从天气的变化来看,小暑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个节气。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由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会进入多雨的时期。正是“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从大地的变化来看,小暑之际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好时节,充足的光照和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小暑期间是否艳阳高照关系着农作物的生长趋势和产量。从人的变化来说,小暑时节炎热,人体消耗大,所谓“无病三分虚”,于是人们会有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身体征象。

那么针对这些特点,在小暑时节的时候我们养生应该怎么做呢?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心与夏季相应,心主血脉、主神,与血液运行、血管以及精神情志密切联系,并司汗液。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心火亢盛,容易产生急躁、倦烦的情绪,从养生保健的角度出发,“躁”宜“静”之,夏季要保持清静愉快的心境,切忌发怒,使人体气机通畅,顺应自然。夏季养心,重在养“心神”。尽量保持乐观情绪,注意预防懈怠厌倦、恼怒、忧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做到神清气和,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乐观的性格。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养心呢?我会从起居、运动、情志、饮食四个方面来具体的说。

起居方面。小暑节气后,昼长夜短越发明显,气温渐高,阳生为主。这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容易疲劳,所以在夏季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促进身体健康。主张顺时节夜卧早起,起床睡眠时间与小暑日出日落相吻合,以应田地万物“夏长”之势。同时由于小暑气温普遍升高,有湿热、闷热难耐的特点,闷热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其实汗液本身是没有气味的,只是汗液长时间滞留在皮肤和衣领上便会发酵变质而有异味。所以,夏季要勤洗澡,及时换衣,并且衣物应该选麻、丝、棉等透气性、吸湿性好的面料。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说的是夏天不宜坐木,为什么呢?因为小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木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它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因此小暑节气时不宜在户外易淋雨的木质凳椅上久坐。

运动方面。小暑日出早,上午6点天就亮,应顺时而起,站桩、操练、呼吸、吐纳,排出体内蓄积的浊气,以助阳气的提升。所谓动则生阳,阳生则脏腑功能和谐旺盛。但是,小暑之时,天热炎炎,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给运动健身增加了困难。故小暑时节要“适当地”进行室外活动,运动能使体内的阳气,如同夏日之物候向外宣通发泄,有利于身体气血运行;但不宜采取剧烈的运动方式,以防耗伤太过而泄汗伤阳,建议采用走步或慢跑的方式。另外小暑雨多,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防雨,避免运动汗出时淋雨受潮。小暑期间还有一项运动值得推荐,那就是游泳。游泳能消暑健身,可谓最适合盛夏的一种运动方式。而且游泳可防治颈椎、腰椎疾病,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了脊柱的负担。另外在室内还可以练瑜伽。小暑气候炎热,人容易变得烦躁不安。此时练瑜伽可起到安神养性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练习瑜伽功有助于发挥意念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与调节。在小暑时节练习瑜伽,可以使人保持心境平和,帮助舒缓烦躁情绪。

情志方面。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容易烦躁不安,在情志方面要注意保持“心静”。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戒躁、戒怒,保持心气平和,做到“心静自然凉”。

饮食方面。之前说过夏季应该养心,而苦味能入心,有清热解暑之效。《周礼·天官·食医》也记载:“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意思是说,大凡调和饮食,春天多酸味,夏天多苦味,秋天多辣味,冬天多咸味。在这炎热的暑季,苦菜既是可口小菜,又是夏季食疗养生之良药。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节气恰在初伏前后,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清热祛暑,宜多食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仁、猪苓、泽泻等材料煲成的汤或粥,多食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那么小暑气候有潮湿、闷热,湿热特点,容易让人困乏、易怒,也应选择有清淡之性的食品,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香菇、蘑菇等。除了上述的这些,我们还推荐使用宜清热消暑的“三花三叶三豆三果”。“三花”指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此三花在药店里有售,适合冲泡成茶,是消暑佳品;“三叶”是指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此三叶也可在药店里买到,也适合冲泡;“三豆”是指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中医称之为“夏季灭火器”,能清热降火;“三果”是指西瓜、苦瓜和冬瓜,具有清热消暑、凉血解毒的效果。

在饮食方面还应注意冷食不过度。春夏养阳,日常当以温热饮食为主,一切寒凉冰冷之物均应慎食,特别是小暑湿温交度时期,饮食冰冷会损伤人体阳气,削弱机体温熙能力。而且,寒凉饮食肠胃受伤,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导致营养跟不上,会使得人在盛夏之时能量消耗更大。同时小暑炎热,湿度也大,是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高峰期,所以应重视饮食卫生。

最后我们推荐一款养生菜品,荷叶茅根粥。所使用的材料有:鲜荷叶1个,白茅根30克,粳米(可用小米代替)20克,冰糖适量。

做的方法是:

第一步,将白茅根、鲜荷叶洗净、切片状或条状。

第二步,将洗净的白茅根加清水毫升,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第三步,用取出的白茅根汁煮粳米至烂熟,放入洗净的鲜荷叶略煮即成。

吃的时候可放少许冰糖调味。这款菜品可清热利湿、益气生津。适合小暑时节饮用,特此推荐。

荷叶茅根粥

那么今天关于小暑养生的内容就一起讨论到这里。欢迎大家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疏调节气谈小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