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鱼腥草?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鱼腥草性微寒,味辛,归肺经。
鱼腥草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夏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切碎生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作用,可用于肺痈导致的咳吐脓血腥臭痰,以及肺热咳嗽、痰黄色稠难咳;还可用于治疗热毒疮疡,可煎服配合鲜品捣烂后敷于局部,还可用于治疗腹泻痢疾、大便带血脓血以及小便短赤淋漓涩疼。
相传,我国早在多年前就把鱼腥草作为野菜佐食。相传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炼意励志之时,曾带领众人择蕺菜而食之,以充饥废荒。魏晋时起,蕺菜便正式作为药用,以“鱼腥草”之名收入医药典籍。
在历史变迁发展中,它便一直扮演药、食两用的双重角色,为民众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发挥着作用。随着现代人们愈来愈崇尚自然、追求真朴,在各地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野生或家种的鱼腥草已成为大众餐桌上身价倍增的“大路野菜”。
02鱼腥草有什么功效?
1、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咳嗽,本品寒能泄降,辛以散结,主入肺经,以清肺见长,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之效。为治疗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咳吐脓血之要药,常与桔梗、芦根、瓜蒌等药同用;也可用于治肺热咳嗽,常与黄芩、贝母、知母等药同用。
2、用于热毒疮疡,本品辛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常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
3、用于湿热淋证,本品有清热除湿、利水通淋之效,常与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药同用。此外本品又能清热止痢,还可用治湿热泻痢,本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还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可凉拌、可炒食。
03为什么说鱼腥草是“害人草”?
之所以说鱼腥草是害人草,是因为根据多项研究发现,鱼腥草里面的成分含有马兜铃的物质,并且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癌物的一种。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显示,少量的马兜铃酸摄入,在人体的代谢能力范围内,但如果人体摄入较多的马兜铃酸,不仅会对肝肾代谢造成负担,尤其是肝癌的隐患也会增加。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比利时的一名女性服用了含有马兜铃酸的减肥中药后,出现了肾衰竭的症状,同样在英国,一位患者服用了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后,同样出现了肾衰,并且被确诊了癌症。
也正是因为马兜铃酸的毒性被明确,所以大众也逐渐提高了防范意识,觉得鱼腥草里面含有马兜铃酸,所以就认为它是“害人草”。
虽然鱼腥草里面含有马兜铃酸类的致癌物质,但是含量有限,少量的吃并不会对身体产生害处,只要控制好摄入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