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五谷为养”,华夏大地上盛产五谷杂粮,这也成就了文明的发展,而中医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五谷,尤其是养生方面,合理的做一个“吃货”也是养生的方法之一。
比如有一物它就是很常见的谷类中的一种豆,善于清热解暑,解诸热毒、痘毒,解诸饮食食物、草木、金石之毒。
这一物就是绿豆,是很常见的豆类食材,在历史上原名“菉豆”,因为颜色青绿,属豆类而得名绿豆,此外有些地方叫做青小豆。
据考证,以绿豆为食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直至宋代的《开宝本草》才首次有了用绿豆养生的记载,并认为绿豆“压热解毒”,还说它“主丹毒烦热,热气”。
唐朝的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绿豆“主寒热,消渴,阻泄泻,利小便,除吐逆”,初步揭示了绿豆清热、利湿的养生之功;后来的《食本草》中增补了“益气力,润皮肉”的说法。
《绍兴本草》中把《开宝本草》的言论规范为“解诸热毒”,深受后世的认可,并且符合实际的养生用途;《日华子本草》认为绿豆不仅能够解热毒,还能“解一切药、草、鱼、牛、马、金石等毒”,拓展了绿豆解毒的应用范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补充绿豆“解痘毒”的说法;清代的著作《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绿豆“解暑止渴,利小便”,是酷夏之时祛除暑气的养生之物。
在《本草求真》中提到绿豆“善解毒,故凡一切痈之肿,无不用此奏效,并解一切草木、金石、砒霜等毒”,简单的一句话说明了绿豆的实际养生特点。
《本草汇言》汇总了诸家之言,认为绿豆“主一切热毒、热气、燥热及金石丹火、药毒酒毒、煤烟之毒,诸证用此压热解毒,功必倍之”,还提出绿豆是“专为天行暑热、金石丹火诸毒热者而设”。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绿豆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入,发现它的养生益处也更多,比如绿豆中含有的一种蛋白和多糖能明显促进胆固醇在肝脏中的分解,还减少胆固醇在小肠内的吸收,这是现代对绿豆的认知,而传统中医文化对绿豆的实际养生用途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用绿豆养生可以清热解暑。
当前虽然是初春,但倒春寒依然存在,有些人觉得现在了解暑夏的养生知识是否为时过早,其实不是这样,很多养生知识都是为了有备无患,早了解早准备的,正如这次的疫戾之气来袭,让很多人措不及防。
言归正传,绿豆的特点是“甘寒”,即滋养又清热,而非其它清热之品可比,就连清热滋养之物中著名的西洋参都不能与之并提,原因很简单,绿豆是食材,其它都不是。
《本草汇言》中说绿豆“清暑热,静烦渴”,适合夏季的养生,如果夏天暑热而心烦、口渴,可用绿豆煮汤喝,这也是常用的方法,如果用绿豆与荷叶一起煮则更佳。
如果夏季感受暑热之邪,腹痛转筋,大便稀薄甚至如水,可用绿豆与车前子、麦冬、灯心草以及甘草搭档养生。
二、用绿豆养生可以渗湿利水、通小便。
绿豆的另一个特点是“甘淡”,嫩渗湿利水,适合水液积聚而肿、小便不利的人养生用,比如古籍肿用绿豆喝附子一起煮食,主十余种水液积聚,并引其从小便排出;但是附子有一定毒性,很多人掌控不好,所以常用绿豆与陈皮、冬麻子煮食的方法。
还有一种方法被称之为“三豆”,即绿豆、赤小豆以及大豆黄卷,一起煮水喝可以适合水液积聚而肿,小便不利的人养生;《普济方》中提到气虚之人如果水液积聚,可用绿豆与陈皮、高良姜搭档,用以行气利水。
三、用绿豆养生可以解诸热毒。
绿豆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解诸热毒”,如《会约医镜》中说“主痈、肿、痘”,《本草求真》中提到“热毒之邪内炽,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毒扰,绿豆善解毒,故凡一切痈而肿等,无不用此奏效”。
如《普济方》中用绿豆、大黄打碎成末,用薄荷、蜂蜜水调和,涂抹在皮肤,适合孩子“遍身火丹”并且游走不定者;用绿豆、黑豆、赤小豆、川姜黄打碎为末,涂抹可适合痈疽;用绿豆、去掉刺的仙人掌,到烂成糊状,涂抹可适合有疖的人。
四、用绿豆养生可以解诸物之毒。
绿豆的另一个最大的的特点是可以解诸物之毒,广泛的用于各种药、食之毒的应急处理,可以单用,与甘草搭档则更佳,所以有“解毒须合甘草更验”的说法,《本草纲目》中也记载用生绿豆带皮研磨,煮水厚可解金石、砒霜、草木等一切诸毒。
《本草汇言》中提到绿豆捣碎后,用豆腐浆冲下,可解金石、药毒、酒毒、煤烟之毒;《内蒙古中草药》一书提到用鸡蛋清、绿豆打碎为末,或者绿豆与甘草搭档,都可以解巴豆、砒霜、附子的毒性。
现代对酒、一部分农药、促进睡眠的药而中毒后,可用绿豆与金银花、白茅根煮水做除其他处理之外的辅助处理。
当然,如果发现有疑似中毒首先要做的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文中所提到的仅限于专业人士未达到时的应急,毕竟非专业人士不能充分地了解。
值得一说的是,绿豆除应急之外,养生用15至30克为宜,别多用,因为它比较“寒凉”,这正因为如此,所以多吃、久吃则容易“寒滞肠胃”,因此脾胃寒气大的人也少吃绿豆。
绿豆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食材,同时也是养生的好东西,“五谷为养”是历代以来的经验之谈,所以合理地做好一个“吃货”也是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