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尿蛋白3个+,其实,不用怕!
只要,一方,一药,转阴并不难!
大家好,我是李红波!
常年在肾内科,经常见到很多慢性肾炎患者,一看到检查单上尿蛋白出现了“+”号,再加上其它指标异常,就感觉天塌了一样,担心患上了什么疑难杂症!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就是偶尔尿蛋白出现一次“+”号,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这只不过是身体告诉我们要注意调理身体,按时休息,合理饮食,避免劳累而已。
但是,如果经常发现尿蛋白有“+”号,而且是“尿蛋白3+”,此时,就要警惕了,这很可能说明,肾脏已经受到损伤,出现炎症了,或者,炎症出现了反复,而且,如果尿蛋白一直居高不下,最终,很可能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肾脏疾病,例如,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
之前,我有位患者,刘先生,53岁。因长期腿脚水肿,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慢性肾炎,当时,尿蛋白(+)。结果,因为怕花钱、拖延,导致治疗不及时,尿蛋白成了(+++)。于是,他就想用中医试试。后来,在网上看到我的文章,就找到了我。
患者自述,小便尿蛋白增多已经半年了,尿蛋白(+++)浑浊不清,还经常感到口苦,困倦,胸闷,尿液发黄。视频问诊,舌质发红,舌体肥大,舌苔黄腻。于是,我给他开方:
玉米须、白茅根、茵陈、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生薏米、茯苓,白术,桂枝、蝉衣,猪苓、泽泻、泽兰、丹参等
同时,我又加了一个中成药——参苓白术散。
很多患者可能要问了,我为什么这么用药呢?原来,中医认为,脾脏负责运化,简单来说,就是脾脏主要负责将进入人体的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蛋白,然后,输送到全身,而肾脏则负责固摄收藏,所以,如果脾布散功能、肾脏固摄功能,出现异常,蛋白无法被人体吸收,就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尿蛋白。因此,我才使用健脾益肾的方子,再加上参苓白术散,来治疗患者的尿蛋白。
服方1个月后,患者自觉口苦好转,精神振作,水肿小腿;原方不变,白花蛇舌草减量,去掉桂枝,继续服用,2个月后,口苦消失,精神饱满,水肿基本消退,尿蛋白转为(+);调方加女贞子、旱莲草,继续服用2个月后,患者感觉一切恢复正常,检查显示,尿蛋白转阴,其它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守方继续服用巩固,1个月后停药。如今过去半年,水肿未再反复,检查数次,尿蛋白均为阴性。
在此,我特别想说,慢性肾炎,尿蛋白只是表象,不是病源,很多患者朋友,一看症状消失了,就自己停药了,等到后期又复发了,再吃药,最终,不仅不能治好疾病,而且,还可能在这个恶性循环中,引发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结石,甚至尿毒症等严重肾病。
对于现代中医来说,慢性肾炎早已不再是什么疑难杂症,只要辨证准确,对症施治,调理得法,慢性肾炎还是能得到非常好的改善,生活自理是没有什么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