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疝气?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疝气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上较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平卧后可回复。婴儿多系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较大的小儿则多于入浴时发现。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增加,如哭泣、咳嗽、排便、排尿等。较年长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诱发肿块在腹股沟区出现,有些则会到达阴囊或阴唇。肿块系由腹腔内的器官脱出到疝气袋所形成,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其他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有些患儿会有便秘、食欲不振等现象,可表现易哭、不安等。疝气的病因疝气的形成和患者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医认为,疝气病是由于小孩发育不健全,老年人体质虚弱、中气不足、寒气、湿气、浊气、怒气乘虚进入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畅滞留,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也就是说导致疝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气血不畅。
疝气的危害
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则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而中青年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以及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
如何治疗疝气
非手术治疗:
一岁以下患儿可暂不手术,因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可采用疝气带压住深环。
手术治疗:
疝气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症状加重,甚至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患者生命,故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疝气护理
日常护理:1、减少导致腹压增大的因素,如:过度啼哭、肥胖,预防便秘、防治呼吸道感染所致剧烈咳嗽等。2、防止阴囊水肿:因阴囊比较松弛,位置较低,渗血渗液易积于此,术后应用干毛巾垫于阴囊下,避免水肿。3、逐渐增加活动,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举重物,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解便,易致复发。4、预防切口感染: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注意观察切口周围的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和每日的体温。饮食调理:术后6-12小时如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即可进食流质(米汤、鱼汤等)。暂不进食牛奶、豆制等产气多的食物,循序渐进过度到普通饮食。应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以清淡及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