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南(—),中医皮外科专家,是现代中医皮外科奠基人与开拓者。从医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皮外科治疗的独特风格。一生勤奋好学,诲人不倦,为中医学发扬光大作出了贡献。-医院副院长,兼皮外科主任,皮肤病研究所顾问;-年,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兼北京中医研究所所长;年7月,逝世于北京。
银屑病(白疕)顽固难愈,历代皮外科医家都非常重视其治疗。赵炳南教授在银屑病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给后世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方,其中著名的当属赵老的白疕一、二、三号方。这3个经验方疗效卓著,广为流传,甚至对现代银屑病中医指南、诊疗常规的拟定都有积极的影响。
赵老将银屑病分为血热、血燥、血瘀3个基本证型。
血热证的基本病机为内有蕴热、郁于血分,宜清热凉血活血,治疗方剂为凉血活血汤(白疕一号方)加减;
血燥证的基本病机为阴血不足、肌肤失养,宜养血滋阴润肤,治疗方剂为养血解毒汤(白疕二号方)加减;
血瘀证的基本病机为经脉阻滞、气血凝结,宜活血化瘀行气,治疗方剂为活血散瘀汤(白疕三号方)加减。
01
白疕一号:凉血活血、权衡机宜
白疕一号方药物组成:生槐花30g,白茅根30g,生地30g,紫草根15g,赤芍15g,丹参15g,鸡血藤30g。
全方清热凉血活血,包括3个用药层次:
第1层:槐花、生地、白茅根以凉血清热为主;
第2层:紫草根、赤芍兼凉血活血之功;;
第3层:丹参、鸡血藤均具活血通络之力。
3个层次是从凉血向活血的过渡和递进。银屑病血热证以血热为致病之本,同时热“郁”于血络,故见皮疹鲜红,形成点滴、斑块,郁于肌肤,久而不散,此时宜凉血更兼活血。
临症中,在应用凉血方药的同时应不忘活血,并且应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凉血与活血药物比例。疾病初期,血热炽盛,应以凉血为主,活血力度宜轻,活血力度过大或过早则不利于控制病情,可重用槐花、生地、白茅根,而减少丹参、鸡血藤用量;随着病情发展,血热之势渐减,热“郁”于血络逐渐明显,应逐渐减少寒凉之品,增加活血力度,此时若一味凉血而不活血可致脉络瘀滞不通,影响预后。凉血活血时机、力度不合适都会延长病程。故临证应从疾病发展的不同病理阶段,综合权衡凉血、活血的时机和力度。
02
白疕二号:养血解毒、攻补兼施
白疕二号方药物组成:鸡血藤30g,当归15g,生地15g,土茯苓30g,蜂房15g,威灵仙15g。
全方养血滋阴润肤,药味虽少,组方精炼。用药涵盖养血、滋阴、健脾、解毒4个方面:鸡血藤、当归养血活血;生地养阴生津,津血同源,津生则血荣;山药补脾生津,健脾则气血生化有源;土茯苓、蜂房、威灵仙散风除湿解毒。全方以养血滋阴为核心,4个方面用药相辅相成、攻补兼施。
银屑病血燥证阶段,热邪已衰,每见风湿毒邪阻滞。这一阶段皮疹由鲜红转为淡红,肌肤干燥失养,甚或肥厚皲裂,瘙痒剧烈。肌肤失养为疾病外在表现,阴血不足为致病之本,故追本溯源,宜养血滋阴润肤。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健脾以补气血生化之源。肥厚顽痒者,多兼风湿毒邪蕴肤,故滋阴养血健脾同时祛风除湿解毒,攻补兼施。
临床应用中应依据正邪盛衰和不同病机的变化,调整用药。此阶段部分患者皮疹变薄、变淡,皮疹呈现消退趋势,瘙痒较轻,舌淡,舌苔薄,体现津血不足为主,风湿毒邪不著,方药以健脾养血扶正为主;部分患者虽然皮疹变淡,但肥厚、浸润明显,甚见皲裂,瘙痒顽固,舌淡,或见腻苔,是为脾虚血燥生风,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风湿毒邪阻络,此时虚实夹杂,为疾病胶着凝滞不退状态,应驱邪扶正,健脾滋阴养血同时加强祛风除湿解毒之力,攻补兼施。
03
白疕三号:活血散瘀、气血同调
白疕三号方药物组成:三棱9g,莪术9g,鬼箭羽15g,桃仁9g,红花9g,赤芍9g,白芍9g,苏木9g,木香6g,陈皮9g。
全方药少力专,活血化瘀行气。方中三棱、莪术、鬼箭羽破血通经,桃仁、红花、苏木、赤芍活血祛瘀,木香、陈皮理气行气。
一派行气活血之品中加以白芍养血敛阴,使药性不至过于峻猛,驱邪而不伤正。银屑病血瘀证阶段每见皮疹由鲜红转为暗红,皮疹浸润、肥厚明显,形成大斑块状皮疹,顽固难愈。此时用药强调破血逐瘀、活血散瘀,同时行气活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可使顽固难消之皮疹消退。
临证应用中,注意根据气血瘀阻程度不同,选择用药:
病程短,皮疹初由红色转为暗红,脉络瘀阻较轻,为血瘀证形成之初,此时若兼见余热未清之象,应用活血药物时宜兼用凉血之品,以清余热;
病程长,疹色暗紫,皮疹干燥肥厚、顽固难消,甚至舌质紫暗,满布瘀斑,则为瘀血阻络,经脉皮肤失养,此时一方面应行气与活血同用,以加强活血散瘀通络之功,另一方面应活血养血同用,使局部失养肌肤得以濡养。
异病同治、三方多效
白疕三方虽然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血热、血燥、血瘀三证。然实际应用中对许多皮肤病多有良效。
白疕一号方还可用于治疗玫瑰糠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多形红斑、紫癜样皮炎等,见皮肤红斑、皮下瘀点,疹色鲜红,固定不移,属血热壅络之证者。
白疕二号方还可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皮肤淀粉样变、鱼鳞病、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等,症见皮疹色淡,肌肤干燥,层层皮屑,属阴虚血燥、肌肤失养者。
白疕三号方还可用于治疗慢性湿疹、带状疱疹、皮肤淀粉样变、结节性痒疹、血管炎、静脉炎、雷诺氏病、硬皮病等,见皮疹色暗,皮肤经脉瘀阻明显,或见肥厚或浸润明显顽固难消之皮疹,证属气滞血瘀之证者。
总之,白疕三方是赵老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基础方,也是赵老从血论治银屑病辨证体系的基石。白疕三方历经时代变迁,不仅临床疗效卓著,更是以简驭繁,带给后辈无尽的启迪和发挥空间。赵老和诸多前辈兢兢业业,传承创新,使后人得以承袭这些宝贵方药。我们临证中亦应不断精研,继承和发扬赵老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本文来源:北京中医药年9月第38卷第9期《赵炳南白疕三方应用阐微》(节选)
作者:姜春燕张广中孙丽蕴张苍杨岚曲剑华周冬梅(首都医科医院皮肤科)。图源摄图网,已获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