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身边的中药材5
TUhjnbcbe - 2020/11/17 19:30:00

身边的中药材(5)

杨思远.12.1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得病就要吃药。可现在草药种植商业化,种植者为追求利润,往往滥施农药化肥,不仅使草药的药性发生变化,而且会出现农药残留。野生草药已很难买到了。

其实,一方土地养一方人,一方人得病,往往也都能在身边找到治病的药材。所谓七步之内必有灵草。草药遍地都是,可很多人都不认识,也不会用。在此,仅就石家庄市周边生长的草药作一个会集整理,帮你认识身边之宝,助你健康长寿。

大黄:

大黄,亦称土大黄、野菠菜、金不换等。多年生草本。根肥厚且大,黄色。生于原野山坡边。土大黄喜湿润环境,耐寒也耐干旱。石家庄西部山区的山沟中有在量分布。其根、叶皆可入药,春天嫩叶可食用。药用以根为主。味苦、辛,性凉。入肺、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瘀消肿,通便,杀虫之功效。主治肺痨咳血,肺痈,吐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大便秘结,痄腮,痈疮肿毒,烫伤,疥癣,湿疹。

采集加工:9~10月采挖其根,除去泥土及杂质,洗净切片,晾干或鲜用。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泡4~8小时,取出,闷润12~24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若为产地片,除去杂质。

相关配伍:

1、治痨伤吐血,鲜根连叶21~0g,百合9g,冰糖0g。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2、治咳嗽吐血,跌打受伤吐血,15~21g,和精猪肉切细,做成肉饼,隔水蒸熟食之。(《中医药实验研究》)

、治肺痈,草根一两。捣汁酒煎服,三次愈。(《百草镜》)

4、治嗓子痛、眼底出血,大黄、黄连各5克,开水冲泡。

槐米:

槐米,即国槐树的花或花蕾,别名:怀花、槐花。石家庄市区有广泛分布上。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

性寒凉,味甘平;入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清肝降火。主治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啊血,赤白痢,目赤,疮毒,高血压等病症。

1.凉血止血槐花主要用于出血属于血热的病症,可配合地榆治疗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痔血,配合仙鹤草、白茅根治疗上部出血如咯血、衄血等。

2.降低血压,预防中风槐花所含的芸香甙(芦丁)是具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的维生素,可增强血管壁弹性,提高毛细血管的韧性,对高血压患者有防止脑血管破裂的功效,可预防中风;槐花液有显著降血压作用。

1.槐花酒槐花克,白酒毫升,白糖适量。摘取即将开放的槐花蕾,装人纱布中,与白酒同装人容器内,加人适量白糖,密封,2个月后即可饮用。每次饮用0~5O毫升,每日1次。此酒甘醇清香,具有降低血压,预防中风,健胃消食,消除疲劳的功效,适用于老年人心血管疾患及脾虚纳呆,体倦欲寐,形体肥胖等病症。

2.槐花饮陈槐花10克,粳米0克,红糖适量。先煮米取米汤,将槐花研面调人米汤中,加红糖适量调服。此饮清香甘甜适口,具有凉血止血,清肝降火的功效,适用于风热内扰引起的大便便血,目赤,痔血等病症。

.菊槐茶菊花、槐花、绿茶各克。菊花、槐花洗净,沥干水,与茶叶同放入杯中,用开水沏泡片刻,然后饮用。此茶清香芬芳,具有清肝疏风,降火明目,止渴除烦的功效,对于辅助治疗高血压有一定效果,还适用于目赤,眼目昏花,消渴,烦热等病症。

槐花性寒凉,阳气不足、脾胃虚寒者慎食

治方举例

1.治高血压病:槐花12克,绿茶20克,混匀,置热水瓶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0多分钟后,频频饮用,饮完后再续冲开水,每日1剂。

2.治高脂血症:槐花12克,枸杞9克,分次放入瓷杯中,用滚开水冲泡,温浸约10分钟,频频饮用,饮完后再续冲开水,每日1剂。槐花还可结合觉乌汤这种中医组方茶代茶饮用,有很好的降三高的效果。

.治痢疾:槐花10克,炒白芍6克,枳壳克,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天为1个疗程。

4.治湿热下注所致尿血:槐花、郁金等份。将槐花微炒,郁金煨热,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以米汤送服,日服次,5天为1个疗程。

5.治月经过多:陈槐花50克,百草霜25克,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用温开水加入黄酒1盅送服,每日服两次,5天为1个疗程。

6.治阴囊湿疹:槐花15克,野菊花12克,加水适量,浸泡半天,煎煮取汁,候温,浸洗阴囊,每次5~10分钟,每日1剂,早、晚各洗1次,天为1个疗程。

7.治痔疮出血:槐花、荆芥穗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以米汤送服,日服次。

8.治肛裂出血:槐花、山栀子各0克。将槐花一半炒用,一半生用,和山栀子共为细末,每次服克,用米汤送服,日服次。

9.治银屑病:槐花适量,炒黄,研为细末。每次服克,饱腹后以温开水送服,日服次。

10.治风热上攻所致视网膜炎:槐花、菊花、金银花各10克,混匀,分次放入瓷杯中,用开水冲泡。温浸10分钟,候冷,代茶饮用。

11.治目赤肿痛:槐花、菊花各10克,夏枯草15克,煎水或泡茶饮。

槐角:

槐角,即国槐树的种子。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用于肠热便血,痔肿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采收加工

冬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炮制:蜜槐角:先取槐角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喷入蜜水,再炒至外皮光亮、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槐角斤,用炼热蜂蜜5斤)槐角炭:将净槐角置锅内,文火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内呈老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或嫩角捣汁。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末掺或油调敷。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孕妇慎服。

槐角茶甘醇可口,回味悠长,此茶有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胆固醇,疏风热,润大肠,凉血通便之功效。心胸烦闷,目赤流泪,晕眩欲倒,痔疮出血者常饮此茶颇有益处。尤其对降三脂,预防和治疗痔疮有极好疗效。

清热,润肝,凉血,止血。治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治心腹热痛。润肝养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补脑,杀虫。

饮用方法:

一般口杯放槐角8粒以上沸水冲泡,分钟后即可饮用,可多次续水继饮,可以隔夜。

贮藏方法:阴凉干燥处,因为是蜜炼而成,必须防潮。

方剂举例:

1.治疗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瘘,并皆治之:槐角(去枝梗炒)一斤,地榆、当归(酒浸一宿,焙)、防风(去芦)、黄芩、枳壳(去穰,麸炒)各半斤.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不拘时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槐角丸)

2.治疗赤痢毒血:槐角子四两(酒洗,炒),白芍药二两(醋炒),木香五钱(焙).共为末.每早服二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治疗吐血、咯血、呕血、唾血,或鼻衄、齿衄、舌衄、耳衄:槐角子八两,麦门冬(去心)五两.用净水五十大碗,煎汁十五碗,慢火熬膏.每早午晚各服三大匙,白汤下.(《本草汇言》)

4.治疗阴疝肿缩:槐子(炒)一两.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服.(《圣济总录》槐子丸)

5.治疗眼热目暗:槐子、黄连(去须)各二两.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温浆水下二十丸,夜临卧再服.(《太平圣惠方》明目槐子丸)

禁忌:孕妇、低血压及老寒胃者忌服。

银杏叶: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树的干燥叶。秋季叶尚绿时采收,及时干燥。

性味:甘、苦、涩,平。归经:归心、肺经。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主治: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高脂血症。用法用量:9~12g。禁忌:实邪者忌用,禁忌与鱼同食。

药用价值:

1、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止动脉硬化。对中老年人轻微活动后体力不支、心跳加快、胸口疼痛、头昏眼花等有显著改善作用。

2、通过增加血管透性和弹性而降低血压,有较好的降压功效。

、消除血管壁上的沉积成分,改善血液流变化,增进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流通畅,可预防和治疗脑出血和脑梗塞。对动脉硬化引起的老年性痴呆症亦有一定疗效。

4、银杏叶制剂与降糖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药。

5、能明显减轻经期腹痛及腰酸背痛等症状。

6、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也有较好疗效。

7、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减少雀斑,润泽肌肤,美丽容颜。

8、通便、利尿、排毒、解毒。

9、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银杏叶的食用方法


  一、采叶

7-8月份的上午8-10时,求银杏幼树主干、侧枝中部着生的绿色正常叶片,放筐中用清水洗净,摊开晾干,随采随炒,以保质量。


  二、杀青


  选干净无异味的大铁锅,加热至锅面灰白色(约00℃),迅速投入1千克青叶盖锅盖闷1分钟,见锅口有蒸汽时,立即揭盖,用双手迅速从锅底翻抓青叶,均匀抖散至锅底使叶片全部接触锅面,均匀受热,待叶片青草气味消失,呈无光泽的黑绿色,手握成团,略有弹性的出锅。


  三、搓揉


  杀青后的叶片,倒在席上晾干带余热用手握成团,揉面团似向同一方面滚揉,反复数次,轻搓宽叶成长条状。


  四、二次杀青


  将搓揉后的叶子,放入—℃的锅内,双手压在锅内滚炒叶数分钟再将叶团敢开均匀受热几分钟,如此重复约20分钟,出锅摊晾席上回潮变软。


  五、炒成茶


  将锅加热至90%,投入晾后的叶子,进行复炒,渐退火降温、轻炒防碎,炒至茶叶烫手时取出,冷却袋装成品茶,此茶为绿茶,汤黄褐色或淡黄绿色,香气浓,余味略苦。

菊花: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菊花为菊科植物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生用。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由于又有花的颜色不同,又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

性味:味苦、甘,性微寒。归经:归肺、肝经。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本品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每与性能功用相似的桑叶相须为用,并常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饮(《温病条辩》)。

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本品性寒,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常用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每与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潜阳药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可与羚羊角、钩藤、桑叶等清肝热、熄肝风药同用,如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目赤昏花

本品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如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治疗前者常与蝉蜕、木贼、白僵蚕等疏散风热明目药配伍,治疗后者常与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药,如杞菊地黄丸(《医级》)。

4、疮痈肿毒

本品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可治疗疮痈肿毒,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揣摩有得集》)。

相关配伍

1、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一钱八分,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2、肿毒疔疮:白菊花四两,甘草四钱,水三碗煎一碗,冲热黄酒服。(《仙拈集》二妙汤)

用法用量:5-10g。禁忌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用。杨思远

你的鼓励就是我的动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身边的中药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