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高速狂奔的茅台酱香系列酒“主动刹车”,向高质量、精细化发展的车道靠拢。
从13亿到90亿,茅台酱香系列酒只用了三年的时间,迅速成为茅台的另一极驱动。
年,对于茅台酱香酒来说,可以说是“转型之年”,各项举动标志着茅台系列酒正式吹响了向高质量发展进军的冲锋号。
李保芳首提系列酒
要“优先”茅台酒
三月,是茅台一年一度的“调研月”。年的调研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在进行茅台酒市场调研时,同步调研酱香系列酒市场。业界认为,这一变化进一步释放了茅台“加码支持”系列酒的信号。
“过去,对酱香系列酒重视不够。今后的市场调研工作,系列酒和茅台酒,一是要同步,二要优先——一定要把系列酒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茅台集团*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在率队调研市场时说道。
据熟悉茅台酱香酒的知名人士透露,早在年左右,业界普遍认为茅台酱香酒是做不起来的。
也正是在年下半年,李保芳履职茅台集团*委书记、总经理,并提出茅台不能靠一条腿走路,要支持茅台酱香系列酒做大做强,于是才有了年到年茅台酱香酒以“日行千里”的速度掀起一股“酱香风暴”。
年,茅台方面调整酱香系列酒公司领导班子,出台史无前例的允许三年亏损政策。在强化酱香系列酒驱动力的同时通过政策为系列酒减负,让茅台酱香酒得以“轻装上阵”。
事实证明,李保芳的眼光是正确的,茅台酱香酒的潜力是无穷的。年,茅台酱香酒实现25亿营收,相比较年的13亿增长了近乎一倍。
对于茅台酱香酒的发展,李保芳从来不吝啬赞美之词。年,茅台酱香酒营收65亿,一举迈进中国白酒营收排名的前十位,在当年12月19日的庆功会上,李保芳对茅台酱香酒在茅台股份的地位进行了一次官方定位:“双轮驱动”战略格局基本形成。
进入到年,当茅台酱香酒如期超额完成“销量3万吨不变,销售从65亿迈向80亿”的既定目标后,李保芳在去年年底的酱香酒经销商大会上正式表态:
茅台酒、系列酒“双轮驱动”的格局已经形成,茅台酱香酒的支撑力和贡献力显著增强,已经成为集团公司的重要支柱。
“这表明了李保芳和茅台集团对酱香系列酒过去几年成绩的充分肯定。”对于李保芳首次提出要将系列酒摆在和茅台酒同步甚至优先的位置,北京正一堂战略咨询机构董事长杨光表示。
产能受困,茅台酱香酒如何转型?
李保芳多次提出,未来几年内,茅台酒和系列酒的投放量都将只有3万吨。摆在茅台酱香酒面前的课题是,在年以前,以销量为主导的扩容式、速度式发展创造了3万吨,65亿的成绩。而一路狂奔之后,茅台酱香酒需要在3万吨不变的情况下,实现65亿向80亿,再向亿甚至是更高目标发起冲击。
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年的业绩证明,茅台酱香酒有能力,也有潜力实现内涵式、高质量的发展。
在年实现90亿营收后,茅台酱香酒的下一站是亿,虽然只有10亿的增量,但是如若实现,将会是质的转变。
转型,意味着改变。茅台酱香酒的应对策略是夯基础,塑品牌,调结构。
首先是夯基础方面,年,茅台酱香酒不再发展经销商,并将对经销商队伍进行优化,清理整顿“三无”经销商。
此外,年起,酱香系列酒开始淡化补贴,以此来调动经销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建设和夯实茅台酱香酒的市场基础。
与夯基础相辅相成的品牌的打造。从年到年连续实行了三年的“建网络、抓陈列、搞品鉴”三大工程,在年也正式升级为“四大工程”,增加了塑品牌一项。
为此,茅台酱香酒将在渠道方面减少的投入直接用于终端和消费者群体,进一步强化和打造茅台酱香酒的品牌力。
调结构则是茅台酱香酒实现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产能受限的情况下,结构的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事实上,去年年底,茅台酱香酒重磅推出汉酱BC,占位-0元价格带,便可以看出茅台酱香酒进一步调结构的动机。
在这方面,李保芳表示,茅台酱香酒要实现非均衡发展,品牌和产品不搞平衡,集中力量做大单品,着力优化品种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价格体系。
在转型之年,茅台酱香酒在内部机构方面更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此来配合市场工作的有序进行,春节前,茅台酱香酒便下发了关于组织机构调整的通知。
在海纳机构总经理吕咸逊看来,茅台酱香酒的机构改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