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简谈中医对肿瘤的防治的用药组成证侯分析
TUhjnbcbe - 2021/1/23 17:18:00
治白癜风中药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0119.html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医念健康讲坛”,“
   生理功能。经试验和临床验证,本品有抑制多种肿瘤生长和抗复发、抗转移的作用,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双相调节作用,配合放、化疗能减毒增效,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它集营养、代谢、免疫、肿瘤坏死等因子等作用于一体,调节机体的平衡,符合现代肿瘤免疫学BRM理论及生物治疗模式,可视为“生物反应调节剂”类的抗癌药物。本品由于采用鲜活动物药,保存其生物活性,故扶正、攻坚、散结、解毒之功效较著,且无毒副作用。对于肝癌、胃癌、使馆癌、子宫颈癌、肺癌、肠癌、非淋巴癌等,总有效率均达到70%左右,有的可达到80%以上,癌灶缓解率都达到20%左右,有的可达到40%以上。其它,如红斑狼疮、风湿病、天疱疮等免疫性疾病,也取得明显效果。我对结缔组织病之严重著,经常在辨证方剂外,加用本品,多能提高疗效。每服3-4粒,一日三次。(此为朱老所写论文,引自《朱良春医集》第五章医话随谈本章主要收录朱老对于中医学历史、现实、未来的很多研究、看法与观点,内容涉及面很宽阔,很多见解之深刻,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尽管有些文章,已经“时过境迁”,但是,今天读来,除了可以见证中医的历史之外,还有很多内容仍然“用之弥新”,是能够切中时弊的高明见解,足资借鉴。因此,选录于后。1、人类健康不能没有传统医学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在“0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我认为要完成这个任务,离开传统医学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人类健康不能没有传统医学。年10月18日由世界卫生组织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联合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的盛况和交流论文的内容,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大会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位代表,共同回顾和总结了各国传统医药学的成就与经验,促进和加强了各国传统医药的交流与合作。大会共收到论文篇,选用了篇。这是一次世界传统医学成就的大检阅、大交流,充分显示了她无限的宝藏和卓越的贡献。其中特别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尤为丰富多彩,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赞赏。我们的“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论文也在大会宣读,受到好评。这次会议虽然只开了5天,影响却是巨大的,而且还提出了《北京宣言》,确定每年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以促进传统医学的发展与交流。在科学发达的20世纪,古老的传统医学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欢迎,是由于西医学尽管发展很快,对病因、病理的研究已进入微观水平,但对胶原性疾病、艾滋病、肿瘤等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还缺乏克制的最佳手段。其次,某些化学性药物的毒性较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多,而传统医学多采用天然药物,毒副作用小,疗效高,这是她的特点和优势,所以越来越受人们青睐。就我国的中医药来说,已查明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已达0多种,如再加上藏药、蒙药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药物,总数将在万种以上,因而成为世界传统医学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有针灸、推拿、气功等非药物疗法,更受人们欢迎,现已传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卫生组织还在我国设立了7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这些都标志着中医药将形成国际化,走向世界,为全人类健康服务。还有流传在民间的一技之长的土专家和单方草药,在我国更有独特的优势。俗话说:“单方一味,气死名医。”章太炎先生也说过:“下问铃串,不贵儒医。”如果我们对此加以广搜博采,发掘验证,必将使中医药学获得充实和发展。我在50年代曾先后采访、发掘、整理了蛇医季德胜、劲淋巴结核医陈照、肺脓疡医成云龙3位土专家的经验,经过组织有关人员实验研究,获得2项国家级和1项部级科研成果,如果不主动积极地去继承、整理,这些宝贵的医疗经验必将湮没而失传。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百步之内,必有芳草。”我们应该进一步地发掘、整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医药学,使之为人类健康做更多的贡献。中医药的独特疗效,是可以补西医学之未逮,共同为增进人类健康而贡献力量的。例如乙肝是一种传染比较广泛的病,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1/3左右的人最终将发展成为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肝癌。西医目前还缺乏特效药,但中医辨证用药,扶正与祛邪并进,多获佳效。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中医药可使病理改变逆转而不必手术,只要坚持服用益气、化瘀、健中的中药三四个月,就可治愈。中医对流行性出血热,运用卫气营血的理论,结合三焦与六经辨证予以治疗,可使病死率降至1.1%。对肾衰、尿毒症辨证用药,配合中药灌肠,多可转危为安。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终身性的顽疾,被称为“死不了的癌症”,我们“从肾论治”,创制“益肾蠲痹丸”,先后治疗20多万次人次,使不少功能障碍,近乎瘫痪的病员,重新站起来,恢复了工作。对其他病如肿瘤、血液病、心脑血管病等,中医中药都有一定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如何防治老年性疾病,使之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欢度晚年,愈显重要。中医药在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性痴呆、骨质退行性变、帕金森氏综合征、中风瘫痪等方面,也可发挥显著的治疗作用。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气功、推拿等在治疗中,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继承和发挥她的特色。当然,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为了使传统医学更好地发挥其潜在作用,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汲取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传统医学的理论机制作深入的探索,改革药物剂型,使之方便服用,并努力创制新方药,使传统中药转变为疗效高、剂型新、装璜美的出口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为祖国争光,为全人类健康服务。(朱老原文刊载于《南通医药杂志》年2期)上述内容发表于12年以前,今天看来仍然有进一步强条的必要。首先,传统的中医学和西医学虽然都是为人们治疗疾病的科学,但是,他们在对于疾病的认识观念、治疗手段、医学目的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属于不同的学术体系。中医学更善于解决复杂问题,更适合我国人民治病防病的国情。为什么这样说呢?现今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可以说明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整体,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也很复杂,用单一原因解说病因,以单一化学成分的药物治疗疾病,往往不能很好地说明、解决问题。中医学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很好地结合起来,积累了几千年的宝贵经验,理法方药自成体系,治疗疾病安全有效,在心身疾病日益增多的当代,更加突显出中医学的优秀本色。在3年SARS突发的时候,世界平均死亡率11%,大陆有中医药参于治疗,死亡率降至7%,中医药参与比较早、比较好的广东只有3.7%,而医疗条件比较比广州好的香港,由于基本没有中医药的参与,死亡率为17%;台湾、新加坡竟然高达27%,这些鲜明的对比,颇能说明中医药的重要作用。中医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受到世界人民的瞩目,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肯定。经过这场瘟疫的考验,再一次雄辨地说明了中医药几千年的理论、临床经验,优秀而可靠,不但可以重复,而且在应对新的突发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时候,一直很优秀,完全可以信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宝藏,轻视不可。再说疾病治疗的费用问题,中医治疗一例SARS最多的才几千元,西医药动辄数万元,甚至达到万,这还不包括股骨头坏死的后续治疗费用。简便廉验的中医药,在到处都是“天价药费”,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呼声里,中医药的作用能够低估吗?草根树皮,都是治病良药;变废为宝,赖斯中华大医。目前还盛行“亚健康”的说法,而且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亚健康的人数竟然占到人口总数的70%左右,可见危害之重与影响之广。这些人,还没有形成病灶,现代医学还找不到阻断、拮抗、改造的“靶点”,中医利用四诊就能发现病之所在,就能利用“成分复杂”的中药,治愈这些亚健康。也就是说,在现代医学还忙着找病灶,还没有认识这是什么疾病的时候,中医药就安全有效地解决了人们的痛苦。中医药难道不优秀吗?这么优秀的科学,那么优秀的医学,今天仍然没有被世人充分认识。许多从业的年轻人,由于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没有丰富的临证经验,盲目崇拜西方医学,妄自菲薄,彷徨俳徊,引起邓老和我们老一代中医们的深切忧虑。身在此山,不能识宝,欲学西方,无力能到,心忧忧,意惶惶,中医学术因此而不讲,长此以往,中医危矣!沧桑人间,正在经历巨变,东方文化,日益受到西方追捧。西方医学最发达的美国,也在加大力度开发中医药、学习中医药,我等炎黄子孙,岂能将如此优秀的中医、中药淡化,甚至于使其逐渐消亡吗?“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苞桑为何?在于经典与临床!经典者。我所以为我之根基;临床者,我所以安身立命之基础,决不可等闲视之,更不可儿戏改造,自乱家法,任人宰割。中医之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期待于将来,更寄希望于现在,二三子,当自强不息,勿负我等厚望也!(朱老于年3月修改、增订)2、21世纪中医的任务及展望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藏丰富,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成为传统医学中的一枝奇葩。当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说:“21世纪医学的主宰者,是中医中药。”当前全世界医药领域的有识之士,鉴于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都在呼吁“回归自然”,积极研究中医中药,出现了世界性的“中医热”。建国以来,*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一贯高度重视与支持,特别是7年1月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为中医药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吴仪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像一股暖流,中医药界同仁深受鼓舞,她强调:“中医学是我国具有原创性知识产权的一个领域,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它的发展和突破,一定要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办事,在管理上防止套用西医西药的某些做法”。高强部长也明确指出:“发展中医药不排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是为发展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院一定要姓‘中’,要相信中医药的科学性,这是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基础保证。要坚持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倡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为发展中医药服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与奋斗目标。作为21世纪的中医工作者,一定要奋发努力,迎头赶上,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使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全人类健康服务。我们的责任很大,任重而道远,一定要团结协作,万众一心,才能走出一条新路,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岐黄之术争气,为中华民族争光。兹就中医药21世纪的任务及展望谈谈个人不成熟的意见,谨供诸位参考。一任
  务1、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钥匙古代哲学家们受中国农耕文化的影响,注重实用,注重实践,提倡“经世致用”的观点;敬仰天地,服从自然,强调人与天地合一,遵守自然规律等基本观点;长于体察,注重微细,树立注重观察自然细微变化的态度。先民们在长期实践中创立了秦汉时期的元气论①、《易周》的象论②以及“非概念非逻辑性”的“整体性直觉领悟”③等都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哲学思想,也是我们祖先最擅长的思维方式④。这些哲学思想都已为当时的医者取来为我所用,成为说理工具,融化在中医学理论之中。所以有人曾说:“没有中国古代哲学,就没有中医药学”。是很有道理的。由此而创立的中医基本理论,是能指导实践,契合临床应用,并与现代自然科学某些学科相接近的:如“人与天地相应”之与生态学;子午流注学说、五运六气学说之与时间生物学;中医病理学之与体质人类学、遗传学等等;而且从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引伸出来的“整体制约论”,比现代医学所遵循的“局部定位论”更符合实际一些。这些思维方式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必需认真继承和运用。2、灵活运用中医固有的理论及辨治经验是基础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主要蕴藏在经典著作中,所以要熟读精研,由于《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著作,文简、意博、理奥、趣深,要先通读原文,理解全书主要精神,辨别精华与糟粕;然后熟读警句,掌握精髓,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后世历代名著,要进行泛览,择其善者而从之。要善于独立思考,触类旁通,引伸扩展。中医理论核心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它贯穿于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之中,如果偏离了整体观这一核心,就会只注意局部,而忽视整体,就与因人(人体医学)、因时(时间医学)、因地(地理医学)等对待疾病的整体观相违背。《内经》是把最为先进的哲学、天文、地理、气象、历学和数学等与医学紧密相结合,融为一体而成的。由于它广泛吸收、渗透、移植和交融,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基本理论体系,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这种不断发展,提高自我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土移方易”,是根据个体、时间、地理的不同,用药处方就不一样。国外没有地理医学,事实很重要。在国外处方用药,剂量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例如:我在日本讲学时,曾有日本朋友邀为诊病,当时用量已较国内为轻,但仍有人服后腹泻者(方中并无泻药),后一剂药改为2天服,即不腹泻,而且效果较好,说明剂量还是大了一些。究其原因,一是他们不常服中药,对药物很敏感;二是他们所用中药,多购自中国的野生药材,不是人工种植的,药力较强。又在新加坡讲学,同行医家邀为会诊,所用剂量较国内为小,即可奏效。因该国地处亚热带,四季如夏,一雨成秋,感冒殊少风寒型,只有风热、风燥,用药也就不同。中医理论是指导实践的规矩准绳,处处闪烁着光芒。例如“肝开窍于目”,视神经萎缩、眼底病变,用养肝明目之药,常收佳效。视神经萎缩,致盲率高,疗效差,但根据“肝开窍于目”的理论,用养肝、明目、去翳之品如杞子、苍术、千里光、六月雪、凤尾草等,不仅能对眼底黄斑部病变疗效好,还有明显激活萎缩的视神经作用,可促进眼底微循环,加速代谢,使缺血、缺氧的视神经纤维修复再生而获效。“脾主肌肉”,重症肌无力症用大量白术、黄芪等补脾益气之品有效。“四季脾王不受邪”,现在知道脾有免疫作用。“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炎用大量大黄加于辨治方药中,大大提高疗效。“六腑以通为用”,胰腺炎等急腹症用清里通下与活血化瘀药煎汁内服或灌肠,每奏殊功。灌肠法是体内清洗的“人体排毒法”,能改善体内环境,排出、解除体内毒素,进行体内清洗,是当前祛病养生的新观念,将是21世纪的热门行业。美国加州地区有60多家的洗肠诊所。我用灌肠法治疗尿毒症、胰腺炎、盆腔炎、癌症等有著效。《内经·疟论》:“日下一节”,从大椎往下按压,可以测知疟疾已发作几次,在压痛点两旁按揉,可以控制疟疾的发作。《灵枢·五色篇》:“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说明人中部位色泽、形态的变化,可以诊察生殖系统的病变,同时在此针刺留针,对妇科下腹部手术,还有针麻之效。“阙上者,咽喉也”。在印堂上一寸向下斜刺留针,治疗白喉,止痛快,消肿速,白腐脱落平均不超过3天,退热平均2天,观察例,痊愈例,治愈率达97.1%。骨质疏松症,根据“肾主骨”的理论,用补肾药(仙灵脾、仙茅、苁蓉、熟地黄、补骨脂、菟丝子)能使血钙水平上升,调整体内激素平衡,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分化,使骨密度升高而治愈。天南星前人谓其专走经络,善止骨痛,以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肿痛有著效。因其基本病变是滑膜炎,滑膜组织有大量病理性细胞集聚,其病变似与痰瘀凝结经隧骨骱相吻合,南星善于开泄,善去经络风痰故效。医院肿瘤科徐凯主任以之移治癌症骨转移之疼痛,亦获佳效,大大减少麻醉止痛药的使用。《本经)谓庵闾子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别录》谓其“疗心下坚,膈中寒热”。具体地指出它擅治肝硬化腹水,我配合辨治之药,屡用得效。《本经》称泽泻:“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说明它有降脂减肥,延缓衰老之功。片言只字,都具深意,值得深入探索。其次从临床实践中体察,灵活掌握辨证论治的精粹,为我所用。中医辨证论治基本内容是四诊八纲,而要辨证,首先认症,四诊是认证识病的重要手段;望闻问切四者不可缺一,古人云:“四诊合参,庶可万全”。四诊是中医的基本功,是医者认症识病水平的体现。中医的生命和前途在于疗效,而疗效决定于辨证,只有正确全面的辨证,通过八纲的分析,才能提出完善的论治,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而要真正领悟掌握四诊的真实技巧,除书本基础理论外,只有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细心揣摩,深刻领悟其中的奥妙,掌握辨证识病的诀窍,从而进一步抓住辨证论治规律,在这种感性认识层次上领悟,才是最深刻、最全面的继承,才能成为一名高明的好医生。挚友匡调元教授指出:“所谓‘后继乏术’,不乏抄书之术,是乏凭四诊八纲,辨证施治而能治病救人之术”。可谓击中时弊,一语中的。当前对望诊、脉诊具有真实功夫者已属寥寥,应引起重视。3、实现中医现代化是21世纪中医的任务中医药学是一门科学,是应当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创新的,因此,中医药必须实现现代化,这是摆在21世纪中医面前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务之一。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固然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的充实,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建立在扎实的临床基础上,并辅以相关学科的研究,多学科的横向联系与协作,从而确立自我主体,而不是削弱、消融自己的理论体系,更不是单纯用现代医学来论证、解释或取代自己。近代著名学者蔡元培先生关于学术研究曾有中肯的评述:“研究也者,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对我们当前中医药学术研究,是颇有启发的。因此,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模式,我很赞同颜德馨教授指出的是“继承、发扬、渗透、创新的结合”,也就是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保持原有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特色,充分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包括与之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学科成果,以达到创新的目的。目前中医药的科技成果,都是这样诞生的。不管怎样,作为中医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要学习,历代医家之经验精华要吸收,更重要的、最现实的是深入临床实际,所以匡调元教授说:“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中医药学,因为中医药学不是从解剖室和试管里分析出来的”。我完全同意这个认识,“实践出真知”,这是真理。几年前为建立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发挥重要作用,由刘颂豪院士与邓铁涛教授共同提出并筹建的“光子中医学”,是很有远见的,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光子学的理论和技术对中医学诊断、治疗、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方法和效应进行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研究,以揭示光子运动规律中医属性的学科。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必将促进中医理论,特别是中医诊断治疗学的标准化、现代化的进程,使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论或经验,具体表达出来,发出更灿烂的光辉。最近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杨焕明教授提出基因组学作为中医现代化的切入点、突破口,是很有卓见的,因为基因病说与中医的“内邪说”有相似之处,中医药的特点是“辨证”,而人类基因组已提供了上万种“遗传标记”,此基因组的多样性,是从个体的特异性加以分析的。既然中医学精华之一是视个体而辨证,基因组多样性研究将为中医药的研究提供现代基因组学依据,因此,基因组学可能是重新认识中医学,并使成为现代化的突破口。基因学不仅可以诊断、治疗疾病,还可通过基因筛选中药药材,找寻特效药,真是前途无量,大有可为。中药现代化也比较复杂,不能一提现代化,就丢弃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与归经;倘若中药的研究,单纯从它的化学结构和有效单体成分提取入手,那就将走向“废医存药”的错误道路上去,自毁前程。例如麻黄素不等于麻黄,麻黄不仅平喘,还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素只是生物碱的一部分,并不能代替整个麻黄。麻黄配桂枝则发汗解表;配干姜则温肺化饮;配杏仁能止咳平喘;配白术则渗湿利水;配附子则温经散寒;配石膏则能泄肺中之热。因此,中医强调复方配伍的组合作用,根据药物的性味、遵循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结合患者的病情而立法用药。复方具有协同加强、相互制约等复杂关系,它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动态地呈现综合药物的特点,其作用常具有调整性和双向性。一个5~8味的中药复方,往往就是一个天然的化学库,可能含有~种化学成分,可以协同加强,而有选择地反复作用于疾病的多个靶点,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例如年西安医科大学药学系“抗肝癌山豆根五味汤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已得出重要参数,表明同量的苦参碱在复方中的药效达到高峰时间、有效吸收等,都优于单味和单体药物,证实苦参碱在复方中因协同作用而发挥了更大的抗癌效果。如单服山豆根、苦参时,血浓度2小时才达到高峰,但服五味复方(山豆根、苦参、紫草、丹参、茯苓)时,45分钟即可达到高峰,而且人体对苦参碱有效吸收率,比单味药增加19.7倍,这就充分说明复方配伍独特的优越作用。所以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主要是弄清中药复方的功能主治、疗效机理、配伍规律,这样必将促进中医药理论内涵的发展,从而在理论和方法上产生一个飞跃。当然卓效的单味药也应研究,中药剂型改革也要进行,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制的中药大型输液、许多药厂的新剂型以及日本的复方微型颗粒,江阴天江制药有限公司的饮片颗粒剂等都可参考。年德国《药用植物杂志》发表长篇系统的研究论文,指出中药的有效成分大多是低分子抗氧化剂,它们多数是由高分子多聚物经胃液热处理后释放出来的分子片断,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特别是在胃酸很强的胃液作用后,才能释放出强有力的抗氧化活性,显示其良好的疗效。临床观察表明:凡是取得较佳疗效的病例,病人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都是较高的,而疗效不佳,甚至无效的病例,病人的胃液情况,正好相反。这和中医的“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北京雷秀颖博士将世界上最先进的“超临界优选萃取技术”引入中药提取之中,使困扰人类几千年从药用植物中提取单体成分的难题得到突破,从而解决了提取过程中有效物质的损失,有害物质的残留侵入问题,实现了中药定性、定量生产,为中医药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中国是中草药的大国,但是我国出口的中药材、中成药,仅占国际市场的5%份额。由于无法定性、定量,不能出口,目前仅少数几种。日本“救心丹”一种产值就超过我国中成药出口创汇的总额,韩国人参一项情况也大致相等。中药“归经”也很有价值,所谓归经,是指药物主要作用于某脏某腑之病的疗效最佳,所以如治肝病多选入肝经之药,就可以提高疗效。日本汉方医学家间中喜雄博士曾怀疑归经不可信,年访问日本时,他就此提出询问,我告知中国已用同位素标记示踪法及微量元素检测法证明药物归经的客观存在及其价值,彼欣然释疑,并表示钦敬之意。以上三项任务;艰巨而光荣。在21世纪,我们要协力奋进,为人类健康作更多贡献。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简谈中医对肿瘤的防治的用药组成证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