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正值暑气当令,除了吃冷饮、吹空调,喝茶无疑是解暑止渴的好方法。此时节喝什么茶既清爽消暑,又能缓解身体的小问题?
吃坏肚子,姜茶乌梅饮做法:将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切碎,和绿茶6克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盖子,温浸半小时,再加红糖少量。稍放一会,趁热一次喝下,每日3次。
功效:姜茶乌梅饮出自元代医学家危亦林编撰的经典医籍《世医得效方》。该茶饮方能清热生津、止痢消食、温中,用于夏季各种饮食不洁或不节引起的腹泻、痢疾等。
生姜性属辛、微温,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的作用,所以日常我们伤食呕吐之时或者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姜汁。
乌梅味酸涩,性平,其酸涩之性可以收敛神气和汗液,能生津止渴、止泻止血、和胃,可用于汗出过多、心神涣散、心慌不安、食欲不振者。注意脾胃虚弱、遇冷腹泻者不适合饮用此茶。
咽喉疼痛,甘桔汤做法:将桔梗6克、生甘草3克切成小片或者磨为粗末,以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2次。
功效:甘桔汤首见于《伤寒论》,原名桔梗汤,治疗“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后被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引用,可治疗“温病少阴咽痛者”。
自古以来甘桔汤就被历代医家认为是治疗咽痛的通用方,如《医学心悟》中说:“凡咽痛,通用甘桔汤。”
生甘草性甘、味平,归心、肺、脾、胃经。能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作用。
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可见二者相配,能宣肺、利咽。
中医儿科的奠基之作、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记载煎药可用于解小儿肺热、风热上壅、咽喉肿痛。该茶饮用于未成年人可小量频服,即用1/3量,每日服用3~4次。
汗多口干,五味枸杞饮做法:将五味子6克、枸杞子8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净水毫升,用文火煎沸,滤出清液,倒入盖杯中,加白糖5克,搅匀,分次饮用。
功效:健脾胃,补肝肾,养心血,生津止渴。夏天自觉困乏无力、汗出较多、口干的人,即“夏虚”之人,用五味子与枸杞子一起煎汤服用或者开水泡饮,能使人精神倍增,五味枸杞饮是夏季养生补益佳品。
五味子酸而性温,有补气生津、止泻安神等多重功效。特别是其与枸杞子合用,补肝肾作用更加突出。适用于五脏虚亏、气血不足或长期劳神、熬夜生活不规律所导致的疲乏无力、面无血色、腰膝酸软、心慌失眠等症状的人群。
烦闷燥热,菊花茶做法:冲泡菊花最为简单,和其他茶品一样,冲泡时将头汤倒掉,再冲泡花茶,用量一般5~10克,水温70℃左右为宜。菊花还可搭配其他药材,如金银花、枸杞、决明子或胖大海等。
功效:菊花茶是寻常百姓最为常用的清热祛火、清肝明目的中药茶饮。菊花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适合夏季炎热季节出现烦闷燥热、目睛红涩、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眼目昏花者。
菊花品种多,如杭白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红菊等,用于茶饮的以杭白菊、贡菊居多,以花形饱满、无杂质、味道清香者最佳。
除了单独泡饮外,菊花茶搭配其他药食同源中药一起冲泡有不同的功效。如菊花和金银花搭配,可缓解风热感冒初期症状,减轻咽喉肿痛、口疮等;若和枸杞子或决明子搭配,可缓解眼目昏花、肿痛;若咽喉肿痛、干痒,菊花搭配胖大海可有效缓解。
头昏脑涨,三叶茶做法:分别是荷叶、竹叶、薄荷叶。炎热之季可以三叶合泡,每种5克,或者任选其中的一种泡茶喝亦可,有清心火、养心神和解暑的作用。
功效:夏至正值暑气当令,想养心清暑,首当推荐夏至三叶茶。
荷叶性味苦涩,平,归肝、脾、胃、心经,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是传统药膳中常选用的原料。现代研究表明,荷叶有良好的降脂、减肥的作用,适用于中暑热盛致头昏脑涨、胸闷烦渴、小便短赤等。
竹叶甘淡,寒,功效为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在中医临床上用于热病烦渴、小儿惊癔、咳逆吐血、面红、小便短赤、口舌生疮等。
薄荷叶性味辛凉,入肺经、肝经,功效为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风疹瘙痒、胸闷胁痛等。中药理论认为这三种叶品均为轻清之品,对暑热盛、心火旺的人有较好的清热祛火养心的作用。
药草茶虽好,但要注意度,要注意是否适合自身饮用。这些在我们一般人眼中不过属于“饮料”范畴的饮品,在中医专家眼中,却可能属于“药物”范畴。所以,它们恐怕还真不能乱喝。饮用凉茶和各种药草茶不当也会致病。
药草茶严格来说算中药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中草药泡茶严格来说,算是药,而不是普通的茶。
“用中药泡茶在中医上称为‘茶剂’,和我们熟悉的汤剂一样,都算是中药的重要剂型。只不过我们对汤剂比较熟悉,而习惯把茶剂当成普通茶水饮用,其实这样是不合适的。
胃痛上火都是“药茶病”常见症状
因为药茶和凉茶饮用不当致病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两类。
一类是凉茶或者偏寒凉的药茶饮用太多,结果苦寒伤胃,引起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神疲乏力、精神匮乏等副作用。诸如野菊花、胖大海、决明子等药材泡茶,喝多了就很容易有这些问题。
另一类则是用了太多的补益类药材,比如红枣、黄芪、桂圆等药材,对体虚畏寒的人来说喝这些药茶是有补益效果,但如果本身很健康甚至还有些“偏热”的人天天喝这个,多半就要上火了。
药茶不要随便喝
一般来说,体质偏虚、偏寒的人,比如平时感觉中气不足、精力跟不上,特别怕冷但不怎么怕热,一降温就容易感冒生病的人,可以用一些补益类的药材来泡茶。
相反,如果是怕热不怕冷、容易长痘、小便短赤的人,就可以用一些“去火”的凉性药材泡茶。
至于老人、儿童、病人则更要慎重,儿童通常不建议喝药茶和凉茶,否则很容易脾胃受不住而引发不适;老人、病人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基础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材,这样饮药茶才能真的起到好效果。
即便泡茶的药材对症,也不意味着可以长期饮用。
这些药材你可以试着泡一泡人参、西洋参、灵芝、杜仲、龙眼肉、枸杞子、陈皮、番泻叶、大黄、草决明、莲子心、生姜、胖大海、薄荷、乌梅、山楂、紫苏、罗汉果、青果(橄榄)、茵陈、金钱草、鲜佩兰、鲜藿香、西瓜皮、白茅根、桃花、金银花、槐花等,以体轻质松味甘淡的叶、花、果、籽及鲜品类药,都比较适合泡茶喝。
一般来说,比较轻、容易溶解的药材,挥发成分多的药材也适合泡服,比如各种花类。而中医认为茶剂治疗上焦疾病,头面部的疾病,比如咽炎。另外,泡茶的时候要注意选择经规范炮制后的饮片,有些甚至要切细片,果实类中药如罗汉果、青果等要打碎泡茶。
这些药材不建议你拿来泡
质硬、味苦、有毒、有刺激性之类的中药,如龟板、黄连、附子、辛夷等,都不适宜泡茶用。
这些常用中药茶也有副作用
枸杞子:虽然药性平和,但过量服用会上火。
人参片:虽然补元气,但过量副作用较大,老人平时保健吃,一般2-3片足够了,有高血压的更要慎用。
胖大海:只适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嘶哑。因声带小结、声带闭合不全或烟酒过度引起的嘶哑,用胖大海是没有效果的。寒性体质的人常会腹泻的不适合胖大海。
野菊花:疏风明目,清热解毒。但脾胃虚寒者、孕妇不宜饮用。
决明子:可以降压、通便,但有一定毒性,不主张长期用。
金银花:嗓子干痒者,可以喝具有清热、生津、润肺、利咽等功效的中药茶。如金银花5克,麦门冬5克,桔梗3克,生甘草2~3克,胖大海、藏青果各2~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但脾胃不好的人不宜多饮。
银杏叶:用其泡茶偶尔可引起头昏、头痛、乏力、口干、舌燥、胸闷、胃不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腹泻等副作用,有过敏史的人要慎用。
甘草:长期大量应用甘草,会出现水肿、血压增高、血钾降低、四肢无力等假醛固酮增多症,肾病患者必须慎用甘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