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中医小白,想学习中医,请务必认真体会文章的意思,因为它可以让你速成!!如果你已经在用中医,想在中医有所成,却处在对中医迷茫的阶段,请一定要琢磨下此文,因为它可以让你明白而且能应用中医最底层的原理。
谨以此文,给广大中医人一点提警,揭开中医千变万化之难学,走上正确的路,目标方向明确,不再迷茫,迷失在中医的大深林,一辈子走不出来。
紫癜又称为“肌衄”。现代医学根据血液学变化,分为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为出血点、紫癜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仅于过敏性紫癜时可稍隆起,开始为紫红色,压不退色,以后逐渐变浅,至两周左右变黄而消退。
紫癜原因:
(1)血管系统病变:由于血管本身发生病变,如血管壁受损伤或血管壁的渗透性、脆性增高,引起血中红细胞外漏,形成紫癜。血管损伤可因细菌毒素、化学毒品、维生素缺乏等引起。如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管内压增高性紫癜等。
()血液系统病变:由于血液系统凝血机能发生障碍引起的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纤维蛋白原减少性紫癜、肝脏疾病所致的凝血酶原减少性紫癜、应用过多抗凝药物引起的紫癜。
紫癜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按一般习惯可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人根据血管壁变化分为炎症性紫癜及非炎症性紫癜。也有人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分类。常见的紫癜及分类有如下几种:
(1)单纯性紫癜:一般无全身症状,两下肢可出现散在针头大小鲜红色瘀点,压之不退色。七天以后颜色逐渐变淡而消退。但又有新的瘀点产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两种。急性型较少见,可发生于儿童,发病前常有感染史。发病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热,出现广泛性的皮肤出血,可有大片瘀斑、血肿,并出现粘膜及泌尿生殖系统出血,血小板明显减少,可低于5,/mm3。慢性型较常见,以青年女性较多,起病缓慢,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出血。不仅发生于皮肤,粘膜或内脏亦可出现严重出血。
(3)风湿性紫癜:两下肢出现略微隆起的大米粒大小瘀斑,也可出现瘀点,风团或水肿性红斑。同时可有关节肿胀疼痛,也可有发热、四肢无力等全身症状。
(4)腹部型紫癜:皮肤表现同于风湿性紫癜,但可出现腹痛、呕吐、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肠套叠。
本节我们重点介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其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他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病因。
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形状不规则,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无细胞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血小板正常值:到×10^9个/L,它有质膜,没有细胞核结构,一般呈圆形,体积小于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
血小板计数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0^9/L。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时间延长,严重损伤或在激状态可发生出血。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轻度损伤可引起皮肤粘膜紫癜,手术后可以出血;当血小板计数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
一般认为,当血小板计数0×10^9/L时,需要预防性输入血小板。如果血小板计数50×10^9/L,且血小板功能正常,则手术过程不至于出现明显出血。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小血管炎,以皮肤紫癜、关节炎、腹痛、血尿为主要表现。多数情况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
中医认识下的紫癜病因病机:
(一)火热毒邪:
脉为血之府,血行脉中,环流周身,濡养脏腑皮肉筋骨,当外邪入侵,化为热毒,薰灼血脉,热迫血妄行,血溢脉外而成肌衄。
(二)气虚不固:
劳倦过度,伤及脾胃,或久病脾虚,使脾气虚弱,脾不统血,血液外溢则肌衄。久病伤阴,津液不充,阴虚火旺,虚火迫血妄行而出血。
(三)瘀血内阻:
反复出血,或气虚血液运行不畅,或阴津亏耗,无法载血运行周身,造成血液瘀阻,新血不生,血不归经,溢于脉外而成出血表现。如《灵枢·经脉篇》说:“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
加减细论:
一般轻者加生地(或乌梅)至30克治疗;
严重者加黄芪、仙鹤草各30克,白茅根、小蓟、地榆、当归、金银花各0克;
血小板不足加白芨、牛皮胶各10克;
气虚乏力严重合补中益气汤;
腹痛严重加量白芍;
过敏因素合过敏煎;
高热加石膏、羚羊角(或犀角)治疗;
其他随症加减。
牛皮胶制作方法:取新鲜牛皮(不拘量)去毛。洗净用绞肉机绞碎后,用清水煎熬成稀胶状,以无皮渣为度。功能养阴补血,效如阿胶,通过实践,对于提升血小板有一定效果。
服法:成人每日服l00~00毫升,小儿每日服50~毫升,服时可加入少许香油,食盐或白糖以调其味,可以单服亦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配合汤药同服。
祖国医学认为紫癜属于“血症”的范畴,在临床上以热症居多,气虚次之。热症又有热毒蕴盛和阴虚内热两型,二者在治疗上,均需凉血止血,待血热得清,出血停止。毒热盛者加清热解毒之品,阴虚者加养阴清热之品,气虚者用益气固摄法治之。近年来,随着活血化瘀研究的进展,福德散人根据临床观察,本病患者除有热的因素外,还存在有瘀血的现象。因此离经之血不仅阻碍新血的化生,且会加重经脉阻滞,使出血不易停止。唐荣川说:凡吐衄,无论清凝鲜黑,总以祛瘀为先。叶天士说:入血唯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热毒内陷,灼伤脉络,则应凉血解毒,化瘀消斑。如果失血量大,阴血已伤,阴不能敛阳,无根之火炽烈,大有溃堤,暴脱之势者,加用育阴潜阳之品,如阿胶,龟板。对广泛出血性疾病,以白芨,阿胶配伍使用往往可收到良好效果。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衄血性疾病也可参考本节论治。
每日一穴
会宗穴:清利三焦、安神定志、疏通经络!会宗穴是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是三焦经之”郄穴“。这个穴位相关的记载,最早是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会宗穴的位置在前臂的背侧,当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的桡侧缘。经常刺激会宗穴,可以起到:清利三焦、安神定志、疏通经络的作用。
会宗穴:会,是指会合之意;宗,祖宗也,为尊、为长之意,这里是指穴内的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会宗穴名意指本穴为三焦经的在天之天部之阳气会合之处。会宗穴多用于调理耳聋、耳鸣、臂痛等病症。按摩时,可用拇指用力按压穴位1-分钟,以感到酸胀为宜,每天3-4次,可以缓解和调理耳聋、耳鸣等问题。
福德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