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寒保暖是关键
中医院
急诊科主任医师李春生
呼吸系统是一个半开放系统,承担着通气、换气的重要生理功能,而肺脏就是这个功能的掌管者。中医讲究“上工治未病”,保养好肺脏,有助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和其他肺部疾病,冬季日常养肺最关键的就是保温避寒。冬季外有寒风、冷霜、冰雪、风寒之邪,易侵犯人体,致人体毛孔密闭,郁热难以发泄;邪气乘肺,引起发热、咳喘等疾患。因此,护肺要做到以下几点:◎住处应防护密闭,室温以18℃~25℃为宜;
◎衣服应穿暖,被褥应加厚,以适应肺脏喜温恶寒的特点;
◎注重锻炼,在太阳升起之后,可以打太极拳、做八段锦和保健操,或者慢跑、散步,这对强身防病大有裨益。
对于肺部易受风寒、怕冷、流清涕的人群,可常吃芪姜枣粥。做法:取黄芪15克、生姜10克,加水毫升,煮沸;另加红枣5枚,糯米30克,共煮成粥,每天早晨喝1次。
对于肺阴不足、鼻干口燥的人群,则建议常吃银耳。
做法:用银耳15克,加水毫升,煮沸后清炖至溶化,另加蜂蜜两小勺,每天早晨吃1次。
通肺气防侵袭
医院中医部
主任医师张洪春
《黄帝内经》称,肺为华盖,可见肺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非常高。肺主要有3大功能:◎肺主气。如果肺不能吸收新鲜的空气,人就会生病。
◎肺朝百脉。血的循环要靠肺的辅助才能完成。如果肺功能不好,气血运行情况不佳,容易出现瘀血。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通过宣发作用把人体水液输布到全身,包括汗孔排泄,其肃降过程又可以使人体内水液下输到肾脏,转换为小便排出。
由于肺在脏腑中的位置最高,又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外界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如呼吸道感染、细菌都由口鼻而入,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侵袭肺脏。针对不同人群,推荐几款养肺代茶饮:做法:一般人群可取藿香2克、白茅根3克、牛蒡子3克、陈皮3克、桔梗3克,分成2包代茶饮,可连服5~7天;
有呼吸系统疾病史、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可取黄精3克、沙棘2.5克、罗汉果2克、橘红2.5克、鱼腥草3克,分成2包代茶饮,连服5~7天。
吸烟、雾霾会伤及肺脏,所以要戒烟、戴口罩保护呼吸道。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是中医的“呼吸操”,平时可多做一做,以提高肌肉力量,增加肺活量,改善免疫力。
清燥养肺阴
医院副院长
主任医师郑福增
肺为娇脏,与外界相通,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所以我们平常可以戴口罩抵挡外邪侵袭肺体。肺有宣发肃降的功能,这两者的协调有赖于肺阴与肺阳平衡。养肺阴,可以吃冰糖炖雪梨、温水冲服蜂蜜。肺体虚弱,平时也可用补气药物如人参、黄芪泡水喝,少吸烟,适当锻炼。介绍两个药方辅助养肺:养阴清肺汤:由玄参、甘草、白芍、麦冬、生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几味药组成,方中药物以滋阴润肺为主。
清燥救肺汤:由桑叶、麦冬、石膏、人参、阿胶、胡麻仁、杏仁、枇杷叶、甘草组成,可清燥润肺、益气养阴。
脾肺要双补
医院急诊科
主任医师奚肇庆
中医指出,肺在所有脏腑里位置最高,故邪必先伤,表现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多等症状。新冠肺炎除了有温邪,还有湿邪,湿能伤肺也能伤脾。所以很多病人同时兼有大便次数多、不想吃饭、浑身无力等症状,这说明“肺脾同伤”了。中医认为,“脾为肺之母”,意思是说,脾不好的人,肺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壮肺气的同时,要注意补脾气。◎肺脾双补,临床上常用六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等六种草药煎熬而成)。
◎特殊时期,有肺气虚、脾气虚症状或工作繁忙、经常熬夜的人群都可以适量服用。
◎免疫力较低的人群,还可以服用玉屏风散,稳固身体卫气。
奚肇庆还建议,咳嗽吃萝卜、泡罗汉果茶;口干咽燥时,吃荸荠、鸭梨;风寒感冒早期吃点香菜;冬天受凉怕冷、食欲差,用点生姜汤;脾气虚弱人群可用薏米、山药煲粥。养正气安心神
上海中医院
急诊医学科主任方邦江
清朝温病学家叶天士在其著作《温热论》中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也就是说,肺最容易受到病毒攻击。特殊时期,可以学一学古人的养肺方法。1
少吃辛辣食物
疫情之下,正气存于体内,病邪就不容易侵犯人体。固护人体正气,可以吃一些有滋阴养肺功效的药食同源之品,如川贝炖雪梨、银耳、山药、莲子等,不要过多食用辛辣食物。这里推荐3款临床防疫的代茶饮:◎用~克黄芪,煎水后煮稀饭,有利补益肺气;
◎人参须5~10克,枸杞15~30克泡茶;
◎石斛15~30克,西洋参3~5克泡茶。
2
保持社交距离
戴口罩、与人保持距离,将一些芳香类药物,如苍术、藿香、荷叶、紫苏叶、艾叶等制成香囊或熏烧。3
保持心态平和
中医认为,肺藏魄,只有心神安宁,肺气才会收敛。要节制怒气,心态平和。学好护肺方,提高免疫力!快分享到群里,大家都需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