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江记忆:光龙的糍粑
文\纵横阡陌
我快三十年没有舂过糍粑了。偶尔看到一篇有关糍粑的文章,勾起了我对糍粑的记忆。
小沙江的糍粑是很有名气的。记忆中,光龙的糍粑是我童年里的美食。那个时候,我们把糍粑当作礼物给亲戚拜年,亲戚总是感到特别的高兴,脸上浮现出的是最真诚、最和善的笑容,好像这是世界上最贵重的礼物一样收下。
亲戚们说,小沙江的山势比较高,气候比较温和,雨雾天气比较多,也是山区风水好,种出来的糯米比其它地方生产出来的糯米香,软,糯。小沙江的山泉水和小沙江生产的糯米,这样的舂出来的糍粑特别好吃。
现在的小沙江,种糯米的人家不是很多了,过年舂糍粑的糯米,大多是在市场上买的。还有好多不是用人工舂糍粑,而是开始用机械舂糍粑了。
我的老家在香炉山下。香炉山在光龙。光龙是一个大峡谷。两边的山脉是龙坪山脉和香炉山山脉,中间就是光龙。龙坪的山脉是龙坪和光龙,香炉山山脉是光龙和虎形山铜钱坪的分界岭。山这边是光龙,山那边就是虎形山的铜钱坪和龙坪。
光龙有一条小河。这条小河把光龙分成两部分。于是,在小河的这边,能看到对面的房子,如果声音大一点,在自家门口大喊一声,峡谷对面的人都能听到,并且能够回应。但如果要是走到山对面的家里去。则至少要走半个小时以上。
那个时候舂糍粑有对工的。因为舂糍粑是个力气活,妇女做不了。只有和别人商量好,今天你给我舂糍粑,明天我就去你家帮忙舂糍粑。我们家也经常和邻居家对工。长大后来,才自己家舂糍粑。
舂糍粑的前一天,就把自已种的糯米浸泡一晚。第二天一起床,先把猪、鸡、鸭、狗招呼好,该喂的喂了,免得我们舂糍粑的时候,这些可爱的精灵们来给我们帮倒忙。然后就忙乎着舂糍粑了。
大人们忙着洗米,把洗好的糯米放到一个木制的圆桶里面。圆桶的底部有一个垫,这样,糯米就不会掉到下面去。上面盖上一个木制的盖。这个木盖的标准是盖住那个圆形的木桶,边上还要多出一点。当糯米蒸熟了的时候,会从那个木盖的边沿掉下水滴来。
这个圆形的木桶,方言叫“剑”。这个圆形的桶放在一口大铁锅上。大铁锅里放上一些水,以不要超过圆形木桶底部为准。当糯米放入木桶,盖上木盖或者是铁盖以后,就开始烧火。
农村烧火做饭的灶分大中小灶,炒菜用小铁锅的是小灶,蒸菜用中等锅是中灶,还有一个大灶,这个灶放一口大铁锅。这个大铁锅过年时用于杀猪舂粑打豆腐,平时都是用来煮猪食的。呵呵,别以煮猪食的锅很脏。其实不然,因为那个时候,猪也是以吃青草为主,不像现在有饲料,或者是饮食的店的残菜剩饭什么的。
烧火蒸糯米饭,一般都是我们小孩的事。那些蒸糯米的柴,都是成块的好柴。这些柴都干透了,容易燃烧,燃烧的时间也长,我们也乐意烧火,乐意给大人们帮忙。因为舂糍粑都是在寒冬腊月里进行的,天气比较冷,我们坐在灶边烧火,还可以烤火呢!
我们烧火的时候,大人们就忙着张罗其它的东西,去腾空舂糍粑的地方。或者洗石碓,卸门板,把门板洗干净,在门板上洒上一些干粉。当然,这中间还要留一个地方出来,放那些舂好的糍粑团。同时,还要准备一碗茶油。这茶油也是自己山里种的,正宗的野生山茶油。
那个时候,好像时间观念不强,全家都只有一块手表,还是每天都紧发条的那种。时间也不是很准,大人们在一起对时间,都不在同一个点上,相差半个小时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有时还会发生争执,都说自己手表上的时间是对的,怎么办?哪个最有发言权?如果有人说:我的时间是最准的。因为我在家对上电视上新闻联系的时间。(在那个时候,在每天晚上播放新闻联播的时候,都会在电视荧屏上显示时间,并且每天晚上的七点钟,都是新闻联播开始)。所以,说出了家里有电视的人,就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我不知道要蒸多久才能够把糯米给蒸熟,只记得当锅盖的边沿开始滴水的时候,糯米饭就熟了。糯米饭蒸熟了,我们第一要做的,却不是马上打去舂糍粑,而是吃这些刚蒸熟的糯米饭。
刚蒸出来的糯米饭,香啊!闻到这个香味,立马就能把肚里的馋虫给勾出来,如果没忍住,口水都能流到嘴巴外面来了。大人们也知道,用勺子舀了勺糯米饭,用手沾点水,然后揉成一个饭团。当然,这个饭团也不是很大,也就是饭碗大小吧。我们一人一个。大人却要我们先洗手再吃。
我胡乱的洗一下手。毕竟那飘香的糯米饭给我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第一个饭团基本是没有尝出味道的,像极了天蓬元帅吃人参果,“咕嘟”几声就下了肚。一般要吃三个这样的饭团子,才能解得了馋。我记得我最多的,一次吃了五个这样的饭团子。
吃饱了刚蒸熟的糯米饭团。这时就开始舂糍粑了。(我不知道,这里是不是要卖一个关子,凡是七零后的人,都有舂糍粑的经历。这个舂糍粑的过程。也都是一样的,所以,我想这个舂糍粑的过程,暂时省略了)。
舂的糍粑也有好几种,除了什么都不放的糍粑以外,还有红薯糍粑,豆子糍粑,许弄花糍粑(许弄花,小沙江方言,田野里一种野生的草,矮小,灰白色,叶片比较厚,用手触摸有毛茸茸的感觉)。红薯糍粑,就是把晒干的红薯片蒸熟,和蒸熟的糯米一起放在石碓里面舂。许弄花糍粑,也是把许弄花和糍粑一种在石碓里面舂。豆子糍粑,就是在制作糍粑的时候,把那些豆子煮熟加入适量的盐一起擂碎,包入糍粑里面。只是这种豆子糍粑不能浸水,不能长时间收藏,最多不能超过十天,否则,糍粑开裂,里面的豆馅就露出来了。
成形的糍粑舂好,放在一边凉了,就叠起来。大约放一个星期左右,糍粑就要放到水里浸起来,要经常换水,这样的糍粑,时间长的可以存放半年。
糍粑有很多种吃法。把糍粑弄熟,就有煎、煮、煨、烤、炸。煎:就是在锅里放一点点油,时不是的翻一下,不要烧糊了。煮:一般就是和自制的甜糯米酒痛兑水一起煮。还别说,这酒煮糍粑也还真是小沙江的一种别具风味的特色小吃呢。煨:有一种专门煨糍粑的铁架子,类似于现在烧烤架。在下面放上燃烧的木炭。放上铁架子。这样就可以把糍粑烤熟了。这样烤熟的糍粑,我们会把它拉开,然后在中间放入豆腐乳,或者放上白沙糖。吃烤熟的、里面放了白沙糖的时候,我们还能够听到自己嘴里发出那种“嘎嘣、嘎嘣”的声音。炸:就是把锅里倒上半锅油。把糍粑放到油里炸熟。但这样炸熟的糍粑虽然很香,但也很容易上火。所以,在吃煎和炸的糍粑之前,大人们都要我们先喝一口凉水,免得吃“补”了,当然,我也是“补”过的。这样“补的症状有两种特征,第一就是流鼻血,第二就是咳嗽。如果实在是吃“补”了,那也还是有土方子的,第一就是喝黄土煎的水,第二就是喝山上一种草药,这种草药叫白茅根。用白茅根煮水喝,效果很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