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老中医行医30年,整理出来治疗接触性皮炎
TUhjnbcbe - 2021/4/30 10:16:00
玉液汤的应用分享接触性皮炎方药整理

皮肤接触了某种物质后引起刺激和变态反应,如接触生漆引起过敏称“漆疮”;接触膏药引起过敏为药品过敏或称膏药风;使用马桶引起称“马桶癣”等等。是风、湿、热、毒邪侵犯皮肤所致。

皮疹分布及其面积大小与接触范围是一致的。轻者发红斑,丘疹,瘙痒,严重则发水疱、大疱,肿胀,糜烂,渗液,疼痛。长期接触过敏物,局部皮肤增厚,粗糙,色素加深,呈慢性苔藓样变,部分病人除接触部位出现皮疹外,还可出现自身过敏性皮炎,接触部位以外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瘙痒

方药1

①〔风热血热型〕发红斑,丘疹、肿胀、瘙痒为主,无水疱,无渗液,口干大便结,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祛风清热止痒汤防风、荆芥、紫草、赤芍各12g,蝉衣、竹叶各10g,鱼腥草、银花、土茯苓各15g,生地20g,甘草5g。

②〔湿毒血热型〕皮疹潮红,肿胀,水疱,糜烂,渗液为主,剧烈瘙痒,大便干结或溏烂不畅,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银地利湿解毒汤银花18g,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20g,茵陈、生石膏各20g,紫草15g,苦参12g,腥草15g,竹叶、蝉衣各10g,甘草6g。

用法以上各方均日1剂,煎内服。

来源编者祖载经验方(编者筛选整理)

方药2

柴胡、白芍、防风、乌梅、麻黄、五味子、蝉蜕、僵蚕、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甘草。

用法日1剂,煎服。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杂志

方药3

桃仁12g,大黄、桂枝、甘草、芒硝、麻黄各6g,荆芥,白蒺藜各9g,蝉蜕、银花各10g。

用法隔日1剂,煎服,皮疹有脱落,再用上方加丹参、土茯苓各15g。隔3日煎服1剂,服5剂紫斑退,留有色素沉着,用丹栀逍遥散加蝉蜕9g,麻黄6g,蒺藜12g。煎服6剂愈,愈后不留痕迹。

来源中医研究

方药4

荆芥、防风、蝉蜕、知母、牛蒡子、甘草、浮萍各6~12g,石膏25g,当归5~10g,连翘10~15g,木香5g。

用法日1剂煎服。外用乌桕根皮、叶,杉木屑或用生黄柏、马齿苋各g。煎外洗,日2次。

疗效治疗40例,均治痊愈,治愈率%。

来源编者临床20年经验方

方药5

①活溪蟹5~10只捣烂纱布滤汁早晚各涂1次;

②川椒40g研末水煎早晚洗;

③海虾皮一把放锅中水煎熏洗;

④板栗树皮一把煎汤熏洗;

⑤醋酸确炎舒松A膏涂抹。此病禁用肥皂洗或禁食鱼腥辣物。

疗效治疗69例,均经8次治疗全部愈,治愈%。

来源浙南民间验方(编者收集整理)

方药6

生首乌、生地、白芍、玄参各3g,荆芥、白芷、白蒺藜各1.5g,川芎1份。

用法按上药比例,制成每毫升含生药1g之合剂内服,每次40ml,日2次。主治血热接触性皮炎。

疗效治疗42例,均获痊愈,治愈率%。

来源江苏中医;(3):15王林杨

皮肤过敏

方药1

防风10g,银柴胡10g,乌梅10g,五味子10g。

系表虚受风,用主方防风、银柴胡各12g,五味子10g,乌梅15g。加黄芪、白蒺藜、炙甘草各15g,荆芥10g。煎服。此证若属风寒者用主方加桂枝、麻黄、升麻、荆芥;若属风热者用主方加菊花、蝉衣、银花、薄荷;若血热用主方加丹皮、紫草、白茅根;属热毒内盛者加连翘、银花、甘草、蒲公英、地丁、板蓝根。

用法以上各方均日1剂,煎内服。

医院祝谌予医案

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皮炎又名异位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其特征为本人或其家族中可见明显的“异位性”特点。祖国医学有“湿毒疮”、“浸淫疮”、“四弯风”之称。多为脾肺不足,外邪诱发等多种因素。

渗出型

①〔〕头面或四肢伸侧皮肤潮红,按毛囊分布密集的小丘疹水疱,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淡黄色液体,黄色痂皮、奇痒,以晚间为重。此为湿热风邪蕴于肌肤,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方药苦参、白鲜皮各15g,丹皮、紫草、生地、蝉衣、地肤子、防风、泽泻各10g,淡竹叶6g。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服,10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在第1、2疗程中,每晚睡前半小时服用苯海拉明糖浆。外用三黄汤(黄连3g,黄柏、黄芩各9g),煎水,冷敷。

干燥型

多发生在四肢伸侧,皮肤肥厚黯淡、粗糙,皮纹较深,有丘疹、结节、痂皮及鳞屑,瘙痒剧烈,重者影响休息。此型多为血虚生风兼湿热阻络,宜养血祛风止痒,佐以利湿。

方药黄芪13g,当归6g,生地、元参、地肤子、茯苓皮、僵蚕各10g,赤芍9g。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服。10剂为1个疗程,共服3~4个疗程。前20天每晚睡前半小时口服苯海拉明及色甘酸钠,外用青黛3g,冰片0.3g,蛇床子10g,共研细末以麻油调敷。皮损较集中、瘙痒剧烈者,可外用派瑞松,早晚各1次,连用半月。

疗效治疗例,治愈60例,好转50例,总有效率为%。

来源四川中医.12.76医院张林

接触水过敏

方药1

全虫、猪牙皂各6g,苦参9g,皂角刺、威灵仙各12g,刺蒺藜、炒槐花、白鲜皮、黄柏各15g;恶风加黄芪15g,防风10g;恶寒加干姜皮、麻黄各6g;热重加黄芩、丹皮、生地各10~12g;湿重加土茯苓12g,苍术10g。

用法日1剂,一般煎服15~20剂减轻,30剂左右消失,此方治瘙痒效佳。

疗效治疗7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

来源广西中医学院皮肤科陈淦清

方药2

①〔脾气虚弱〕无论冬夏手一接触冷水,皮肤即起红色斑块,瘙痒难忍。稍劳累即自汗盗汗,易感冒,舌淡苔白,脉浮。

方药黄芪15g,白术12g,防风10g。

用法日1剂,煎服3剂痊愈。

②〔血燥生风〕A手癣:有手癣者,手掌常起泡,瘙痒脱皮、增厚、干裂出血,手沾水,洗衣服即痛痒难忍,日轻夜重;B皮炎:全身发皮炎,腋下、乳房皱裂,脐周、肩胛间区、肘窝、肛周部更显,全身瘙痒不自主,全身出现条状血性抓痕,夜甚,痛苦之极。

祛风地黄汤当归、生首乌、生地各15g,熟地、丹皮、白蒺藜、僵蚕、红花、知母、枸杞子各10g,甘草、独活各6g,玄参30g。

用法日1剂,煎服6剂大减,又服12剂痊愈。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吕志连

渗出型

方药3

①雄黄、大枫子各30g,梅片0.6g(或樟脑),熟石灰15g。研末,先选一种白矾、苦楝皮、刺苋水泡洗患处,然撒上药粉,连用1~4天,治疗0多人均治愈。

②松树节、艾叶各适量加入酒精中浸泡外涂,治疗多人均治愈。

③鲜喜树叶及嫩枝2.5千克,水煎0.5~1小时,早晚泡洗1次,治疗42例均在3~4天均治痊愈。

④先用艾叶、马鞭草各g,煎外洗,再用鲜马齿苋30g,鲜蒲公英、地丁草、杠板归各15g。捣外敷,日1次,2日可愈。

来源民间经验方(编者收集整理)

药物性皮炎

方药1

木贼草(干)30g。

用法煎汤泡红糖,傍晚次早各服1次(包括顽固性荨麻疹)。

疗效均二日轻四日愈。

来源民间验方(编者收集整理)

方药2

四物消风饮生地、银花、土茯苓各30g,赤芍、白鲜皮各15g,当归、川芎、柴胡、大黄各10g,蝉蜕、荆芥各6g。

用法日1剂,煎服2剂轻,6剂痊愈。

疗效治疗27例均治愈,治愈率%。

来源广西中医药;(6):19周小强

方药3

紫草、银花、丹参、生槐花、丹皮、赤芍、黄芩、制大黄各9g,茯苓皮15g,甘草6g。舌绛口干加生地12g,玄参9g;高热加生石膏30g;剧痒加地肤子、白鲜皮各9g,苦参12g;尿短赤加车前子9g。

用法日1剂煎服。

疗效治疗40例,治愈25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5例。

来源编者祖载验方(编者筛选整理)

方药4

生地、生石膏各30g,丹皮、赤芍、知母(或黄芩)、竹叶、银花、连翘各10g,甘草6g。

用法日1剂,煎服3~8剂为1疗程,第3剂加地榆或黄柏30g煎液外洗或用毛巾蘸药液湿敷患处。

疗效治疗49例,均有效,总有效%。

来源民间验方(编者收集整理)

方药5

抗敏止痒汤生首乌30g,生麻黄、生大黄后下、薄荷、防风、蝉蜕、僵蚕、黄芩、甘草各10g,紫草、丹皮、赤芍、苦参各15g。

用法日1剂,煎2次分4次服,第3次煎洗患处。

疗效治疗31例,全部治愈,治愈率%。

来源四川中医;(4):46李刚

点个

在看

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中医行医30年,整理出来治疗接触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