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名医堂过敏性紫癜的中医疗法
TUhjnbcbe - 2021/5/8 19:35:00
程少为现在哪里就诊 http://pf.39.net/bdfyy/zqbdf/200921/8231855.html

案例一

患儿,女,12岁,因反复双下肢出现瘀点瘀斑1个多月就诊。患儿1个多月前感冒后双下肢出现瘀点瘀斑,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无异常,尿常规无异常,被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予以口服泼尼松片、维生素C及抗过敏药等进行治疗,但患儿双下肢皮肤瘀点瘀斑仍反复发作,发病以来无腹痛及关节肿痛,无尿血等症。

诊见:双下肢皮肤有瘀点瘀斑,无腹痛及关节肿痛,纳可,二便可,精神可。

查体:双下肢皮肤瘀点瘀斑,小如米粒,甚者融合成片,色鲜红,压之不褪色,双侧对称分布,咽部略有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无压痛,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凝血四项无异常。

中医诊断:紫癜病—血热妄行证。

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

处方:生地黄10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丹参12克,大蓟10克,小蓟10克,白茅根15克,紫草8克,黄芩10克,炙甘草6克。每天1剂。水煎,取药液毫升,分早、晚温服。

二诊:患儿服药1周后皮肤瘀点瘀斑基本消退,无新出皮疹,无腹痛及关节肿痛,大便略稀,小便可,精神可。查体:舌质红,苔黄腻,脉数,双下肢瘀点瘀斑基本消退,咽无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腹无异常。查尿常规无异常,粪常规加潜血试验无异常。

处方:生地黄10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丹参12克,大蓟10克,小蓟10克,白茅根15克,紫草8克,黄芩10克,炙甘草6克,生黄芪15克。每天1剂,水煎,取药液毫升,分早、晚温服。

三诊:患儿无新出皮疹,原皮肤紫癜已消退,无色素沉着,无腹痛及关节肿痛,二便可,精神可。继续服药1个月,其间略有加减,患儿皮肤紫癜无反复,查尿常规无异常,粪常规加潜血试验无异常。

按语:过敏性紫癜中医又称为“葡萄疫、肌衄、紫斑”等,属血证范畴,瘀血是过敏性紫癜的病理产物,又是过敏性紫癜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瘀血留滞则血行不畅,血不归经,变为离经之血,加重出血。该病初期多属风热伤络,继则热毒迫血妄行,均为实热证。笔者认为,该病的病机早期为风热伤络,热毒内盛,迫血妄行,血液溢于脉外,留而为瘀,瘀血又可致血行不畅,血不归经,变为离经之血,加重出血,治疗以清热凉血为法。后期则以气不摄血及阴虚火旺为主,治疗以健脾益气及滋阴降火为法,而活血化瘀法应贯穿该病治疗的始终。患儿双下肢皮肤瘀点瘀斑,色鲜红,小如米粒,甚者融合成片,辨证属血热妄行证,方中以生地黄、牡丹皮、白茅根清热凉血,以大小蓟、紫草凉血活血,赤芍、丹参活血,佐以黄芩清热,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泻火,凉血活血之功效。服药1周后患儿大便略稀,加生黄芪健脾补中益气后痊愈。

案例二

患儿,男,2岁,因反复皮肤瘀点瘀斑7个多月就诊。患儿7个多月前因感冒后周身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伴鼻出血,医院查血常规显示:血小板8×/升,凝血四项无异常,骨髓穿刺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给予丙球蛋白、地塞米松等进行治疗。治疗后患儿血小板升至正常水平,改为口服泼尼松,在泼尼松减量至1毫克/千克后,患儿再次出现双下肢反复青紫瘀斑,血小板维持在(40~60)x/升,泼尼松维持在1毫克/千克,未再减量,西医院建议其服中药进行治疗,医院就诊。

诊见:面部及双下肢伸侧见少量青紫瘀斑,无鼻出血,无腹痛及关节肿痛,无发热及咳嗽,夜间多汗,常不盖被,纳差,大便稀溏,日行2次~3次,小便可,精神欠佳。查体:舌质淡,苔白腻,指纹淡红。查血常规:血小板60×/升,凝血四项无异常。

中医诊断:紫癜病—气不摄血证。

西医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

处方:生黄芪15克,白术8克,*参8克,茯苓8克,当归8克,酸枣仁10克,玄参10克,炙甘草3克。每天1剂,水煎,取药液毫升,分早、晚温服(泼尼松原量继服用,暂不减量)。

二诊:患儿服药后精神较前明显好转,纳食增加,大便略稀,每天1次,小便可,未再出现新发皮肤瘀斑,原皮肤瘀斑较前明显减轻,查血常规血小板86×/升。

处方:生黄芪15克,白术8克,*参8克,茯苓8克,酸枣仁10克,当归8克,玄参10克,丹参8克,炙甘草3克。每天1剂,水煎,取药液毫升,分早、晚温服。

三诊:患儿皮肤瘀斑已消退,无明显不适,查血小板×/升。继续服药2周后,患儿复查血小板×/升,泼尼松逐渐减量至停用,中药守上方继续服用2个月,激素减量期间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和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此后随访半年,患儿血小板无异常,症状无反复。

按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和束臂试验为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该病属于中医血证范畴,发病原因有虚实之分。笔者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期实证居多,慢性期虚证居多。实证为外感风热时邪,热蕴肌表,迫血妄行所致。虚证为脾不统血,络脉失固,血不归经所致。病久不愈,加之病程中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耗伤阴液,常出现阴虚火旺的表现。病程中常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该患儿病程7个月余,属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纳差,大便稀溏,日行2次~3次,舌质淡,苔白腻,属脾气虚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夜间多汗,常不盖被,又有阴虚表现。方中以生黄芪、白术、*参、茯苓健脾益气;当归补血;酸枣仁宁心安神;玄参养阴清热;炙甘草调和诸药。离经之血,留而为瘀,患儿反复皮肤青紫瘀斑,后期加丹参活血,皮肤瘀斑很快消退。(作者为全国名老中医)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医堂过敏性紫癜的中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