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呀~石榴酱赶上了周末的尾巴上线啦
作为一只从本科入学就确定学习儿科专业的医学狗
好惭愧并没有读几本有关儿科的专著
去年的《小儿药证直诀》之后
毕业前夕终于有时间好好再读一本书
知道《刘凤林儿科医萃》居然是在内经课上
发现是刘老是家乡的医家
一下又想到了有地域特色的医学
今天的推送
就和大家分享书里一些单方和复方吧
果然是和平时不太一样的思路和用药习惯呢~
干货来了!快上车!
养营疏风汤
■营血亏虚,风湿热邪郁阻于肺者,均可归属于肺系异病同治的范畴,因此也都可以用养营疏风汤治之。药物组成:四物汤+泻白散+麻黄、艾叶、蝉蜕、红花各10克。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常规治疗多见阴阳气血双补的思路,但缺乏去实的方面。投以补血之剂或输血补液,症状随之好转,但邪实未去,血液仍被消耗,于是再输血补液,血液继续为邪实所耗,如此循环往复,欲病之治,难矣。
从肺论治,有四方面原因:
1.肺为娇脏,易首先被外邪所侵袭,病情加重的原因也往往是淫热之邪客肺,致肺气不宣,气机不畅,病邪作。
2.肺主一身之气。“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只有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正常,全身的气机升降运动才能正常。
3.肺朝百脉。肺与血脉有着密切的联系。
4.气血相关。
养营疏风汤方中应用麻黄,虽犯“亡血家不可发汗”、“衄家不可发汗”之禁,但临床中治疗紫癜和再障二种血证疾病却疗效甚佳。《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指出麻黄:“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之最轻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凝痰积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可见麻黄在此方中既配合泻白散、艾叶、蝉蜕起淸热宣肺驱邪之功,又能配合红花引诸药入血络,起散风养血祛瘀之效。
柴胡汤类方
柴胡二妙散
柴胡荆防汤
■治麦粒肿兼见少阳证者。
■偏于风热者,麦粒肿表现红痒而干燥等;偏于湿热者,麦粒肿表现红痒而呈水肿样等状。
风热属于肝胆,湿热属于脾胃,总属肝脾湿热或肝胆风热两个类型。
治法:属于肝脾湿热者,宜平肝和解、清热燥湿之法,宜服柴胡二妙汤。
属于肝胆风热者,宜平肝和解、散风泻热之法,宜服柴胡荆防汤。
属于风湿热混同者,两方并用,根据风或湿的轻重,用药量亦应有所侧重。
柴胡五香汤
■治恶心、纳呆、脘痞、矢气、全身疼痛、乏力,兼见少阳证者。
■“浊气在上则生?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治法:平肝和解、芳香化浊。
处方:小柴胡汤加藿香10克、木香10克、檀香6克、降香6克,香附10克。
柴胡甘石芦花汤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兼见少阳证者。特别是成年患者,由于病程较长,胃脘胀痛多年,每食生冷则疼痛加重,喜热喜按。因而往往被误诊为虚寒证,口服附子理中丸、吴茱萸汤等,脘腹疼痛却日益加重。
■脾胃湿热内蕴,少阳郁热加临,湿郁热结,热盛则肿,肿者必瘀,瘀则痛,久之则溃,而成胃、肠痈。
治法:平肝和解、泻热化湿、活血止痛、化腐生新。
处方:小柴胡汤合甘石芦花汤,即泻黄散+漏芦12克、红花10克,鸡内金6克、炒大黄3克。
五根汤
■治疗各种发热。
■处方:葛根6克,板蓝根6克,山豆根6克,白茅根6克,芦根6克,藿香6克,红花3克,大黄2克。
君药之设,依四时发热证病因,各立其主要药物君药。冬季风寒或风寒化热,以祛风散寒、解肌退热之葛根为君。春季风温或风热等温病,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辛凉解表之板兰根、芦根二药为君。夏季、长夏暑温、湿温,以辛散表邪、芳香化湿、和中止呕之藿香为君。秋季秋燥,以清热养阴解毒之山豆根为君。其中白茅根和芦根解决三焦水道问题。三焦主水道,肺也主通调水道,那么水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机。芦根解决浅层卫分气分的,白茅根解决深层营分血分的。
上述六味君、臣药主要清除卫气分之表热,若邪气进一步深入营、血分时,加红花;邪气转入阳明经时,加大黄。
治疗发热证,麻桂荆防亦为医家所常用,但易伤阴。根据“未出地者命日阴处,名日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的理论,改用五根药存其阴而发其表,既能解热又不伤阴。
青黄饮
■治黄疸,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等疗效不满意时。另可治疗肝胃不和引起的厌食。
■青黄二字取自大青叶、姜黄二药名中各一字。
系由茵陈蒿汤、小陷胸汤、苓桂术甘汤三方合一,将茵陈去之易为青叶、姜黄,再加穿山甲珠、红花组成。
化裁茵陈蒿汤起清热解郁退黄;
有胸脘痞闷或状如结胸、纳呆、呕吐上逆、腹胀等状以小陷胸汤清热涤痰,宽胸散结;
对脾虚湿困所致乏力、厌食、小便涩少赤红,大便灰白或溏泻,以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水化痰饮;
穿山甲珠、红花则以之活血通经,消坚化瘀,解除肝脾肿大、疼痛。
清肺散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预防虚人外感、由风寒或肝经风热所致的阳盛阴虚咽痛干咳。
■由泻白散+玄麦甘桔颗粒+荆防、牛蒡子、二母、天花粉组成。
泻白胜湿汤
■治疗白带症、风湿性关节炎。亦为治输卵管积水的又一思路。
■即泻白散和羌活胜湿汤合方。
病因外则风寒湿三气杂至,内则脾虚湿盛或肝经湿热下注,故症见带下、浮肿或关节肿胀,乏力倦怠,食欲不振。
羌活胜湿汤以风胜湿,泻白散清肺火,开腠理,肺气宣通水道畅。
泻白抑青散
■治痛经,属肝郁气滞,肺气不宣者。
■由泻白散+青皮、青黛粉、青蒿、大青叶、青木香、姜黄、郁金、柴胡、沉香面、琥珀粉等组成。泻白散泻肺中之火热,敛肺阴之正气,正气盛则肝木制。
贯众汤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和预防。
■可清热解毒,和解表里,祛风明目、止嗽。
组成:桑叶4克,菊花4克,大黄2克,大青叶6克,贯众6克,柴胡6克,红花3克。
分治三阳经,兼入血分。
牛黄清肺散
■治多种肺系疾病所致喘息及痰壅气道,咽喉炎或扁桃体炎呼吸困难、有化脓病灶,癜痫,便秘习惯性或因吃牛奶所致。
■可清热化痰、顺气行痰、消食豁痰、镇咳止嗽。
组成:大黄60克,酒黄芩15克,生石膏30克,青礞石15克,沉香6克,浙贝母30克,朱砂6克,牛黄9克。
其为桃花散化裁—朱砂、贝母、石膏(哈尔滨地区方剂)。
是和以二陈汤为代表的燥湿化痰不同的思路,大黄用量独重(但对于较小神兽还是会担心要不要用到60克
百麻汤
■治咳嗽日久、痰涎不利、阵发性发作、日轻夜重(毕设的影响太大辽。。。总想扯到咳嗽变异性哮喘
■可祛风清热、清肺化痰、消肿排脓。组成:麻杏石甘汤+百部10克,白前6克,浙贝母8克,沙参5克。
石膏六黄汤
■治各种血证。
■可清凉止血、清泻里热。
组成:石膏15克,黄芩6克,黄连6克,黄柏6克,黄芪6克,大黄3克,牛黄0.6克(冲服)。(总想再加青蒿、青黛、天花粉,猜测治血液病高热或不明原因发热也许也可以用
一些单方
猫爪草
治淋巴结核,可消痈散结,活血通络。
猫爪草60克,4天为1个疗程。停3天再服。
一般服4-6斤猫爪草可见效或治愈,如服1个月无效者,即停服,或观察之。
枣树皮
治遗尿,可清热醒寤,收敛止遗。
可用干红枣枣树皮50克,韭菜籽25克,向日葵杆与患者同身长一段共煎。(这个红绿灯配色是家乡的景观了
蛤蟆草
荔枝草
治不明原因血尿,可清热止血、健脾和胃。
蛤蟆草8-6克,红枣7个,鸡蛋1个(带皮),红糖为引。
初药浓频服,药色浅淡时吃蛋和枣。
白矾
1.治疗各类皮肤病。外用洁表冲洗汤-艾叶30克、麻黄30克、红花10克、蝉蜕10克、川椒10克、芒硝、白矾各30克(另包,分3次冲洗)每剂药开水浸泡8次,洗3次,每日洗1-2次。
2.治疗皮肤瘙痒及粟粒样皮疹等。取白矾2克、花椒10粒、醋15毫升浸泡后,外用擦抹。
3.治疗鼻衄。逢鼻出血不易止时,化白矾水,用棉球沾之堵塞鼻中。
4.治疗手足汗出。每天用白矾1.5克,化水搓洗1次。
总之,白矾的作用,除燥湿化痰收敛,分清降浊,解毒生津等外,根据临床应用,白矾还能防腐、宣肺、扩张支气管,如配红花引经,还可舒张血管,舒通经络或者通利三焦,用于治支气管炎、哮喘等。
好啦~以上就是各具特色的方药们~
也许有一些药材不常用也很难找
但是石榴酱始终相信
在一个地方所患的疾病
一定可以从该地生境中找到对应的药物来治疗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是一种生克制化异法方宜呀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喜欢的话,要点一个“在看”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