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黄:别名:香蒲、水蜡烛、蒲草。
为香蒲科香蒲属植物水烛香蒲Typhααn??ustifoliαL.、长苞香蒲Typhααn??ustαtαBoryetChαub或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花粉。
(1)水烛香蒲:多年生水生草本。匍匐茎横走,白色,生多数须根。茎单一,直立,圆柱形,高1~2m。叶丛生,条形,宽4~8mm,质稍厚而柔。6~7月间开花,穗状花序顶生,圆柱状,形似“蜡烛”。雄花序生于上部,较细瘦,花被丝毛状,先端常分裂,雄蕊2~3,花丝分离,较花被短,花粉黄色,花粉粒单一;雌花序生于下部,稍粗壮,长8~20cm,直径0.8~2cm,雌雄花序不互相连接,中间间隔2~15cm;雌花具小苞片1枚,花被丝毛状,先端不分裂,花柱细长,线形,毛与小苞片近等长而比柱头短。小坚果无沟。
(2)长苞香蒲:叶条形,宽6~15mm,基部鞘状抱茎。穗状花序圆柱状,粗壮,雌雄花序共长达50cm,雌花序和雄花序分离,雄花序在上,长20~30cm,雄花具雄蕊3,毛长于花药,花粉粒单生;雌花序在下,雌花的小苞片与柱头近等长,柱头条状矩圆形,小苞片及柱头均比毛长。小坚果无沟。
生于池沼、水边及浅沼泽中。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本品为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漂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气微,味淡。
夏季采收,花刚开放时,剪下蒲棒的顶端(雄花序部)晒干,碾碎,除去杂质,用细筛筛得纯花粉。
蒲黄炭:将原药材筛净,放锅内炒至黑棕色,注意存性,喷洒少许清水,揉碎结块,取出过筛晾干。防止复燃。
形如蒲黄,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具焦香气,味微苦、涩。
(1)水烛香蒲花粉含香蒲新苷、β-谷甾醇棕榈酸酯、棕榈酸、β-谷甾醇葡萄糖苷、β-谷甾醇、异鼠李素、山柰素、槲皮素、柚皮素、香蒲苷、山柰素-3-O-α-鼠李糖基-β-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α-鼠李糖基-β-葡萄糖苷、7-甲基-4-三十烷酮、6-三十三烷酮、二十五烷等。
(2)从蒙古香蒲、宽叶香蒲和长苞香蒲的干燥花粉中分别分离得到槲皮素、柚皮素、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槲皮素-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异鼠素-3-O-芸香糖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和山柰酚-3-O-新橙皮糖苷。
①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本品撒于兔或狗股动脉出血处,压迫3~4分钟,可完全止血。蒲黄对大鼠高胆固醇血症有防治作用,对高脂引起的肝脏损害无保护作用。食饵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家兔加用蒲黄,停饲高脂饲料后血脂迅速下降。蒲黄提取物能强烈刺激内皮细胞产生PGL?和tPA活性作用,同时还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蒲黄对实验性家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能使心肌内小动脉扩张,血流加速,代谢旺盛,心肌营养改善,使粥样硬化斑块难以形成。口服蒲黄能激活体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利干胆固醇肉芽肿中脂质的吸收,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消退。蒲黄中两种黄酮化合物(异鼠李素Ⅰ和槲皮素)可使心肌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增髙。浦黄能使心肌梗死家兔的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黏度及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降低,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使心肌梗死后降低的琥珀酸脱氢酶升高,并能使心肌梗死范围明显缩小。蒲黄静脉注射,能使麻醉狗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能使离体蛙心兔心、豚鼠心心率减慢,剂量较大抑制心脏,并停搏在舒张状态。能使冠脉流量增加及外周阻力下降。另外可使金黄地鼠夹囊微循环小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②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蒲黄给大鼠腹腔注射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作用,但大剂量又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③抗炎作用:蒲黄对大鼠烫伤及蛋清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消肿作用。另外,蒲黄提取物治疗慢性特异性结肠炎,能使患者症状改善,并能使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蒲黄对家兔实验性骨折有促愈合作用,并可促血肿吸收。
④其他作用:动物实验表明蒲黄有收缩子宫作用。50%蒲黄注射液对豚鼠、小鼠作中期引产实验,引产成功率81%。对豚鼠离体子宫和家兔在位子宫有兴奋作用。另外,蒲黄能使兔、大鼠离体十二指肠紧张度增加。蒲黄醇提取物对小鼠有明显的耐缺氧和抗疲劳作用。
甘,平。归肝、心包经。
止血,化瘀,通淋。适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炒炭治吐血,尿血,衄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适用于口舌生疮,疖肿。
5~10??,包煎。外用适量,研粉搽敷。
孕妇慎用。
(1)妇人诸疾:
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份,为末。上先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慢性结肠炎引起的大便脓血、腹痛:
蒲黄3??、五灵脂3???(同包饺子煎,煨葛根10??,煨肉豆蔻3??,水煎温服。《东方药膳》。
香蒲属植物的花粉几乎都可作蒲黄入药,除前种外,常见的还有下列几种:
(1)香蒲TyphαorientαlisPresl叶窄条形,宽0.5~0.8cm;雌雄花序紧相连接,雌花序长6~10cm,无小苞片,雄花序长3~5cm,花粉粒单一。雌花基部的刚毛与雌蕊等长或长于雌蕊。分布于东北及安徽、浙江、陕西、河北、湖南、云南等地。该种在《中国药典》一部(年版)中明确作为“蒲黄的植物来源。
(2)达香蒲TyphαdαvidiαnαHand.-Mazz.叶窄条形,宽约3mm左右,叶鞘达茎中部以上;雌雄花序不相连接,两者相间隔1.5~4cm,雄花序较雌花序为长,雌花序宽卵形,长约4cm,雌花无小苞片;花粉粒单一。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
(3)小香蒲(细叶香蒲)TyphαminimαHoppe植株较矮小,高不超过1m,叶条形,宽2~3mm,叶鞘多达茎基部;雌雄花序不相连接,雌花序圆筒状,其长不超过2cm,雌雄花序轴无茸毛;花粉粒4粒联合。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
(4)宽叶香蒲TyphαlαtifoliαL.叶宽条形,宽1~2(~2.5)cm;雌雄花序相互连接,雌花序长10~20cm,雄花序长7~15cm,雌花基部的刚毛状花被显著短于雌蕊;花粉粒4粒联合。分布于东北、华北和宁夏等地。花粉含黄酮苷,(水解后生成异鼠李素)、脂肪油、β-谷甾醇。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草药对症图谱》水蜡烛
水蜡烛:别名:香蒲、蒲草,蒲黄、水烛、宽叶香蒲。
釆收期:花初开放时,剪下蒲棒的顶端雄花,晒晒干入药备用。
花及全草。
味甘,性平。入肝、心包、脾经。
功能:收敛止血,活血祛淤,消炎,泻火,消肿,止血剂。
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创伤出血,崩漏,生产后血淤疼痛,小便不利,乳痈,高血脂,冠心病。
干品3.8-11.3克,根18.8~37.5克,水煎服。香蒲水煎需包煎。
脾虚便溏、气虚而兼有内寒者及月经过多者、孕妇忌服。
生长习性:池塘水中多有分布。
1.冠心病、心绞痛:
水蜡烛30克,丹参30克,三七7.5克。
用法:水煎2次服,每日1剂。
2.刀伤出血:
水蜡烛18.8克。
用法:研成细粉,外敷伤处,加压包扎。
3.高血脂症:
水蜡烛根30克,山楂18.8克,茵陈18.8克,生麦芽15克,女贞子30克。
用法:水煎2次服,每日1剂。
4.外伤出血:
水蜡烛0.8克,一枝黄花1.1克。
用法:共研未外敷伤处。
5.妇女月经周期紊乱、腹痛、有血块:
水蜡烛18.8克,荜拨(盐水炒)18.8克。
用法:共研成细末,每次5.6克,开水送服,每日2次,月经前5日服用,至月经来潮时停服之。
6.妇女崩漏、便血:
水蜡烛配白花益母草、艾叶、阿胶等合用。
7.尿血、血淋:
水蜡烛配白茅根、大蓟、小蓟、生地等合用。或水蜡烛配白茅根、生地、黄柏炭、小蓟、冬葵子等合用。
8.膀胱湿热、尿血:
水蜡烛配山栀子、郁金、滑石等合用。
9.肝火大、内外痔:
水蜡烛根克,绿豆克,砂糖60克。
用法:先将水蜡烛根洗净,用水8碗煎3碗:过滤去渣取煎汤与绿豆煮至皮裂开,加入砂糖煮食。
10.舌肿胀、无法言语:
水蜡烛18.8克。
用法:研成细末,每日多次干撒舌肿处。
11.血尿:
水蜡烛11.3克,铃茵陈30克,小蓟18.8克,白茅根30克,乌蔹莓18.8克,忍冬叶15克。
用法:水6碗煎3碗,分2~3次服。连服3~5天。
12.止血:
水蜡烛生用止血,炒炭止血较好,对妇女子宫有收缩作用,所以用在子宫出血者更好,但虚寒性之月经过多症者勿用。
13.鼻衄:
水蜡烛根18.8~37.5克,白毛鸡肉克。
用法:加清水煮沸后,再以小火煮1小时,分次服用。
14.鼻衄经久不止:
水蜡烛末7.5克,石榴花末3.8克(混合用)。
用法:每服3.8克,冷开水送服。
15.小便不利:
水蜡烛全草11.3克,笔仔草30克,车前草30克,咸丰草30克,黄花蜜菜18.8克。
用法;水煎服。
16.水肿、小便不利:
水蜡烛全草11.3克,香薷15克,赤小豆18.8克,冬瓜皮30克,水丁香3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用。连服3~5天。
17.乳痈:
鲜水蜡烛全草适量。
用法:捣烂,外敷患处,或煎水服。
水蜡烛成分:宽叶水蜡烛的全草含多量维生素B?、维生素B?、和维生素C。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处方一本全》蒲黄
蒲黄:别名:水蜡烛、毛蜡烛、蒲草、蒲棒。
①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
生蒲黄15克,西*参9克,川红花6克,片姜黄4.5克,降香4.5克,为1日量。上药煎煮浓缩成浸膏,制成糖衣片,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②心腹诸痛、产后瘀血腹痛;
蒲黄、五灵脂各等量,共研成细粉,每服3克,每日2次,以黄酒送服。
③宫颈肥大:
以蒲黄与黄连粉(按6:1)研匀备用。
取粉撒在带线的圆棉球上,使其紧贴于宫颈,24小时后取出,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④恶露不尽:
生蒲黄60克,醋适量。先将醋煮沸,再放入蒲黄拌成稠糊状,待凉后,团成丸,每丸重约9克。每服1丸,用醋将丸化开服,早晚各1次。
⑤流行性腮腺炎:
生蒲黄适量,调醋外敷。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蒲黄?(附:蒲棒,蒲蒻)
蒲黄:异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黄。
为香蒲科香蒲属植物狭叶香蒲、宽叶香蒲、东方香蒲和长苞香蒲的花粉。
1.狭叶香蒲Typhααn??ustifoliαL.
多年生草本,高1.5~3m。根茎匍匐,须根多。叶狭线形,宽5~8mm。花小,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长圆柱形,褐色;雌雄花序离生,雄花序在上部,长20~30cm,雌花序在下部,长9~28cm,具叶状苞片,早落;雄花具雄蕊2~3,基生毛较花药长,先端单一或2~3分叉,花粉粒单生;雌花具小苞片,匙形,较柱头短,茸毛早落,柱头线形或线状长圆形。果穗。直径10~15mm,坚果细小,无槽,不开裂,外果皮不分离。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浅水。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西北及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宽叶香蒲T.lαtifoliαL.
???与狭叶香蒲区别在于:叶阔线形,长约1m,宽10~15mm,先端长尖,基部鞘状,抱茎。穗状花序圆柱形,雌雄花序紧相连接,雄花序在上,长8~15cm,雌花序在下,长约10cm,直径约2cm,具2~3片叶状苞片,早落;雄花具雄蕊3~4,花粉粒为4合体;雌花基
部无小苞片,具多数基生的白色长毛。果穗粗,坚果细小,常于水中开裂,外果皮分离。
???生于河流两岸、池沼等水边,以及沙漠地区浅水滩中。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南及河南、陕西、新疆等地。
???3.东方香蒲T.orientαlisPresl
???与前两种的不同点在于:叶条形,宽5~10mm,基部鞘状茎。穗状花序圆柱状,雄花序与雌花序彼此连接;雄花序在上,长3~5cm,雄花有雄蕊2~4,花粉粒单生;雌花序在下,长
6~15cm,雌花无小苞片,有多数基生的白色长毛,毛与柱头近等长,柱头匙形,不育雌蕊棍棒
状。小坚果有1纵沟。
???生于水旁或沼泽中。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及湖南、广东、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4.长苞香蒲T.αn??ustαtαBoryetChaub.
???与以上种类区别在于:叶条形,宽6~15mm,基部鞘状,抱茎。穗状花序圆柱状,粗壮,雌雄花序共长达50cm,雌花序和雄花序分离;雄花序在上,长20~30cm,雄花具雄蕊3,毛长于花药,花粉粒单生;雌花序在下,比雄花序为短,雌花的小苞片与柱头近等长,柱头条状长圆形,小苞片及柱头均比毛长。小坚果
无沟。
???生于池沼、水边。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及四川、陕西、甘肃、新疆等地。
???本植物的全草(香蒲)、果穗茸毛(蒲棒)、带有部分嫩茎的根茎(蒲蒻)、花粉经筛选蒲黄后剩下的花蕊毛茸等杂质(蒲黄滓)亦供药用,另设专条。
栽后第二年开花增多,产量增加即可开始收获6~7月花期,待雄花花粉成熟,选择晴天,用手把雄花勒下,哂干,搓碎,用细筛筛去杂质即成。
蒲黄TyphαePollen狭叶香蒲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安徽、湖北等地;宽叶香蒲产于东北、四川、陕西等地;东方香蒲产于贵州、山西、山东、东北等地;长苞香蒲产于东北、山西等地。
本品为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飘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气微,味淡。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规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C??H??O??)和香蒲新苷(C??H??O??)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1.狭叶香蒲:花粉主含黄酮类成分:香蒲新苷(及水仙苷)即异鼠李素-3-O-2G-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山柰酚-3-O-2G-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柚皮素。还含甾醇类成分:β-谷甾醇,β-谷甾醇葡萄糖苷,β-谷甾醇棕榈酸酯。又含7-甲基-4-三十烷酮,6-三十三烷醇,二十五烷。还含多糖TAA、TAB、TAC,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另含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脯氨酸,胱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和钛、铝、硼、镉、铬、铜、汞、铁、碘、钼、磷、硫、硒、锌等微量元素。又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2,6,11,14-四甲基十九烷,棕榈酸甲酯,棕榈酸,还含2-十八烯醇,2-戊基呋喃,β-蒎烯,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2-二甲氧基苯,1-甲基萘,2,7-二甲基萘等共63个组分。
2.宽叶香蒲:花粉主含黄酮类成分:柚皮素,异鼠李素,槲皮素,异鼠李素-3-O-(2G-α-L-吡喃鼠李糖基)-芸香糖苷,即香蒲新苷,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即水仙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山柰酚-3-O-新橙皮苷,又含与狭叶香蒲相同的多种氨基酸。还含狭叶香蒲类似的微量元素,但缺钛而多钴、铅。又含有机酸:甲酸,乙酸,丙酮酸,乳酸,苹果酸,琥珀酸,枸橼酸。
3.东方香蒲:花粉含5α-豆甾烷-3,6-二酮,赤藓醇,柚皮素,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香蒲新苷,β-谷甾醇,胡萝卜苷,棕榈酸,棕榈酸乙酯,棕榈酸甘油酯,三十一烷醇-6,赤藓醇,1个以二十二烷酸和二十四烷酸为主的饱和脂肪酸的混合物,槲皮素,柚皮素,异鼠李素。
4.长苞香蒲:花粉主含黄酮类成分:柚皮素,异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2G-α-L-吡喃鼠李糖基)芸香糖苷,槲皮素3-O-(2G-α-L.吡喃鼠李糖基)芸香糖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山柰酚-3-O-新橙皮苷,香蒲新苷。雄花序中分得异鼠李素,槲皮素,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和香蒲苷,后者中苷元和糖的联接方式是异鼠李素-3-O-葡萄糖,鼠李糖,鼠李糖苷。花粉中还含甾醇类成分:β-谷甾醇,β-谷甾醇棕榈酸酯,5α-豆甾烷-3,6-二酮。又含烷及烷醇类成分:二十五烷,6-三十一烷醇,6,21-二十九烷二醇,6,8-二十九烷二醇,6,10-二十九烷二醇。另含缬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等氨基酸和与狭叶香蒲类似的微量元素,但缺钛而多铊、砷。雌花序中含香草酸,反式的对羟基桂皮酸,原儿茶酸,琥珀酸,对羟基苯甲醛,甘露醇,反式-3-(4-羟基苯基)-丙烯酸-2,3-二羟基丙酯,棕榈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香蒲酸。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蒲黄花粉水提醇沉液对离体兔心有明显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注射垂体后叶素使冠脉收缩后,这一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心电图也有改善。蒲黄水煎剂及以浦黄为主的复方心舒Ⅲ号水煎剂均可使金黄地鼠夹囊微循环小动脉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对小鼠心肌微循环也有改善作用。静脉注射蒲黄制剂对家兔心肌损害有保护作用。家兔左室支动脉结扎形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用蒲黄治疗后,可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病变减轻。从长苞香蒲花粉中提取分离的水仙苷能明显保护垂体后叶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增加小鼠心肌??Rb摄取率,推测与水仙苷的钙拮抗作用有关。大剂量蒲黄具有抗低压缺氧作用,提高动物对减压缺氧的耐受力。蒲黄醇提取物可延长夹闭气管小鼠和结扎颈动脉小鼠的心电消失时间;可使小鼠异丙肾上腺素增加氧耗致缺氧及尾静脉注射空气的存活时间延长。还可使缺氧心、肝超氧化物歧化酶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提高脑组织和动脉的血氧分压,降低氧耗量及乳酸含量。蒲黄的水提醇沉制剂再经阳离子树脂吸附部分(简称阳树脂吸附部分)能使犬心肺制备的单位时间输出量增加,主动脉压升高,中心静脉压下降,心率增快,心电图T波改善,心功能指数提高,但每搏排血量无明显变化。蒲黄提取物对离体蛙心、兔心有可逆性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时使心脏停搏于舒张状态;并有降低家兔血压的作用。蒲黄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可能与蒲黄中所含的槲皮素(亦是胆碱酯酶抑制剂)有关。蒲黄内黄酮类化合物异鼠李苷Ⅰ(粗品)和槲皮素有升高心肌cAMP含量的作用。蒲黄提取物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蒲黄水提取物5??(生药)/k???给大鼠腹腔注射,能预防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室纤颤和猝死以及氯化钡恒速灌注引起的心律失常。
2.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蒲黄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并可减轻家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壁上斑块的形成。能防止喂饲高脂动物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并增加喂饲高脂家兔的粪便胆固醇。该作用除抑制胆固醇的肠道吸收以及增加粪便内排泄外,还可能与影响体内胆固醇代谢有关。用蒲黄油、蒲黄残渣及蒲黄花粉分别喂饲食饵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结果蒲黄花粉的降血脂作用最明显。蒲黄的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多个环节的综合作用。除使急慢性高脂血症家兔血清总胆固醇降低外,还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直接升高前列环素(PGI?),并降低血栓烷A?(TXA?)水平,使TXA?/PGI?比值降低而维持正常水平。体外实验发现,蒲黄兔血清能明显促进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合成PGI?,而对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则无明显影响。蒲黄的降血脂作用还与其激活巨噬细胞功能有关。口服蒲黄能激活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增加对大鼠腹部皮下肉芽肿内脂质的吸收,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消退。蒲黄对纤维蛋白致牛主动脉、人主动脉和脐静脉等内皮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并降低培养液内乳酸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的含量。其黄酮类组分F·Ⅳ(含烃、碳水化合物的固醇类物质)有强烈刺激猪动脉内皮细胞产生PGI?和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的作用,同时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蒲黄中的活性成分6-三十一烷醇有降三酰甘油的作用;β-谷甾醇及其棕榈酸酯是降胆固醇的有效成分,并且还有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此外,β-谷甾醇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α-β-葡萄糖苷可分别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多种环节。可见,蒲黄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有效成分有多种。
3.对凝血过程的影响:蒲黄对凝血过程的作用报道不一,早期研究认为,蒲黄能使家兔血小板数目增加,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有明显缩短血液凝固时间的作用。更多的报道则认为,蒲黄能抑制血液凝固过程,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还可使实验性心肌梗死家兔循环血内血小板比率升高。蒲黄煎液及其总黄酮、有机酸、多糖等对ADP、花生四烯酸和胶原诱导家兔体内、外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以总黄酮作用最强,说明其为蒲黄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推测蒲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与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内cAMP,使细胞内Ca2?浓度降低有关。上述四种被试组分对纤维蛋白原系统均无明显影响,但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解聚作用。蒲黄异鼠李苷Ⅱ在体内、外均能抑制由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能明显延长复钙时间。
4.对子宫及肠道平滑肌的作用:蒲黄煎剂、醇提取物、酊剂及乙醚浸出物对豚鼠、大鼠、小鼠及家兔的离体子宫均呈兴奋作用,小剂量使节律收缩稍有增强,大剂量时子宫兴奋作用加强,呈不规则和痉挛性收缩。在麻醉犬和兔的在体子宫及兔子宫瘘实验中,蒲黄煎剂、酊剂或乙醚浸出物0.05~0.2??/k??静脉注射,也均有兴奋子官的作用。50%蒲黄注射液腹腔注射2~3??/k??,对豚鼠、小鼠中期引产有明显效果。其机制可能与直接增加于子宫收缩等有关。蒲黄用于产后可使子宫收缩力加强或紧张性增加。蒲黄水煎剂10、20??/k???灌胃对小鼠中期妊娠均有较显著的致流产、致死胎的作用,且随剂量增加作用也增强,
部分胚胎坏死吸收。蒲黄提取物可增加离体兔肠的蠕动,也可使大鼠和豚鼠离体十二指肠紧张度上升,节律收缩加强,该作用均可被阿托品阻断。蒲黄所含异鼠李素对小鼠离体肠管有解痉作用,强度为罂粟碱的57%。腹腔内灌注蒲黄浓水煎剂(30??/k??)可有效防止肠粘连。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长苞香蒲花粉的水煎醇沉制剂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25、50、??/k??,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作用。使胸腺、脾脏萎缩;并提高两脏器内cAMP的含量;抑制Ea玫瑰花百分率,大剂量抑制Et玫瑰花形成;并能抑制溶血素的生成。小剂量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中剂量呈抑制作用,而大剂量则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这表明香蒲花粉对免疫功能似乎有双向调节作用。
6.抗炎作用:蒲黄有抗炎、抗渗出作用。水煎浓缩剂外敷,对大鼠下肢烫伤有明显消肿作用,还可提高兔皮下注射伊文思蓝的消散速度。腹腔注射蒲黄水煎醇沉制剂,对大鼠蛋清性足肿也有一定消肿作用,并能降低大、小鼠局部注射组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
7.其他作用:蒲黄水溶性部分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2型副伤寒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史密痢疾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槲皮素也具有抗菌、抗过敏、解痉等作用。早期文献报道蒲黄煎剂还有抗结核杆菌作用。大鼠桡骨骨折断端注射蒲黄注射液,可促进愈合,加速血肿吸收、机化,促进骨痴形成。但用蒲黄水溶性部分浸湿纱布外敷无此作用。蒲黄注射液0.5??/k???静脉注射对兔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有保护作用,可使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蒲黄对草鱼胆汁所致的大鼠肾脏损伤有治疗作用,能降低血肌酐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使肌酐清除率增加,减少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及囊腔内有红细胞的肾小球数目。
小鼠腹腔注射LD??为35.57??/k??。蒲黄醇提取物m??/k???小鼠静脉注射未引起死亡。在犬心肺制备试验中,蒲黄阳树脂吸附部分总剂量达???(生药)ml(血量),观察2小时未见心肌抑制或心律紊乱。蒲黄腹腔注射可引起豚鼠过敏,试管试验有溶血作用。还可引起小鼠红细胞和白细胞减少。
1.蒲黄:取原药材,揉散结块,除去花丝及杂质,过筛。生品偏于化瘀通淋,多用于心腹疼痛,经闭,经痛,恶露不下,血淋涩痛。
2.炒蒲黄:取净蒲黄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成黄褐色时,出锅,摊开,晾凉。
3.蒲黄炭:取净蒲黄,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将成团块者揉散,凉透。炒炭后能增强收涩作用,以止血作用显著,多用于吐血、咯血、鼻衄、便血、尿血、崩漏。
4.酒制蒲黄:取净蒲黄5k??,加酒0.k??,喷酒拌匀,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5.醋制蒲黄:取净蒲黄5k??,加醋0.k??,喷醋拌匀,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据动物实验证明,生用、炒炭均有止血作用,但蒲黄炭具有加快血小板凝聚速度作用,能缩短其出血和凝血时间。生蒲黄有收缩子宫作用,故孕妇忌用,但可用于产后子宫收缩不良的出血。
???贮干燥容器内,炒制品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蒲黄炭防止复燃。
:甘、微辛,平。归肝、心、脾经。
1.《本经》:味甘,平。
2.《别录》:无毒。
3.《纲目》:手、足厥阴血分药。
4.《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苦。生性滑,炒性涩。
5.《药品化义》:入脾经。
6.《衷中参西录》:味淡、微甘、微辛,性凉。
止血,祛瘀,利尿。主治吐血,咯血,衄血,血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1.《本经》: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2.《药性论》: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住,主痢血,止鼻衄,治尿血,利水道。
3.《日华子》:治扑损血闷,排脓,疮疖,妇人带下,月候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坠胎,血运血癥,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破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用。
4.《医学入门》:生用敷重舌、舌上生疮及阴下湿痒,产后妒乳、痈肿。又解心脏虚热,甚益小儿。
5.《纲目》: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6.《本草经疏》:治癥结,五劳七伤,停积瘀血,胸前痛即发吐衄,悉和凉血行血药主之。
7.《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于创伤,湿疹。
8.《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治瘰疬。
内服:煎汤,5~10??,须包煎;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散瘀止痛多生用,止血每炒用,血瘀出血,生熟各半。
:孕妇慎服。
《本草衍义》:不可多食,令人自利,不益极虚人。
2.《品汇精要》:妊娠不可生用。
3.《雷公炮制药性解》:忌见铁。
4.《本草经疏》:一切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瘀血者禁用。
1.治妇人月候过多,血伤漏下不止:
蒲黄三两(微炒),龙骨二两半,艾叶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米饮下,艾汤下亦得,日再。(《圣济总录》蒲黄散)。
2.治血崩:
蒲黄、黄芩各一两,荷叶灰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卫生易简方》。
3.治(产妇)经日不产,催生:
蒲黄、地龙(洗去土,于新瓦上焙令微黄)、陈橘皮等分。各为末。各抄一钱匕,新汲水调服。(艾晟方)。
4.治妇人心痛血气刺不可忍:
五灵脂(净好者)、蒲黄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用好醋一杓,熬成膏,再入水一盏,同煎至七分,热服。《证类本草》引《经效方》失笑散)。
5.治产后恶露不快,血上抢心,烦闷满急,昏迷不省,或狂言妄语,气喘欲绝:
干荷叶(炙)、牡丹皮、延胡索、生干地黄、甘草(炙)各三分,蒲黄(生)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局方》蒲黄散)。
6.治产后血大下不止:
蒲黄炒黑。每用二钱,用芎、归煎汤调下。《种杏仙方》。
7.治咯血,吐血,唾血及治烦躁:
生蒲黄、干荷叶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浓煎桑白皮汤,放温调下,食后。(《卫生宝鉴》恩袍散)。
8.治鼻衄,出血过多,昏冒欲死,诸药不效:
生蒲黄二钱,青黛半钱,生藕汁调作一服,即验。《朱氏集验方》。
9.治心经烦热,血热妄行,舌上出血不止:
新蒲黄三钱匕,新白面三钱匕,牛黄(研)、龙脑各半钱匕。上研匀,每服一钱,生藕汁调服,食后。《证治准绳》寸金散)。
10.治小肠积热,因尿血出:
蒲黄二两,郁金二两,生干地黄三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三钱,日三四服《圣惠方》。
11.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小腹急痛:
蒲黄、滑石等分。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12.治通身肿,皆是风虚水气,亦疗暴肿:
蒲黄一升,小豆一升,大豆一升。上三味,以清酒一斗,煮取三升,去豆。分三服。《外台》引《范汪方》蒲黄酒)。
13.治卒下血:
甘草、干姜、蒲黄各一分。三物下筛。酒服方匕,日三。(《僧深集方》蒲黄散)。
14.治金疮内瘘:
七月七日麻勃一两,蒲黄二两。上二物,捣筛为散。温酒调服一钱匕,日五服,夜再两服。《《刘涓子鬼遗方》浦黄散)。
15.治被打腹中瘀血:
蒲黄一升,当归二两,桂心二两。上三味捣筛,理匀。调酒服之方寸匕,日三夜一。不饮酒,熟水下(《千金方》蒲黄散)。
16.治小儿重舌,口中生疮,涎出:
蒲黄一分,露蜂房一分(微炙),白鱼一钱。上药,都研令匀。用少许酒调,敷重舌,口中疮上,日三用之。(《圣惠方》蒲黄散)。
17.治三焦大热,口舌生疮,咽喉肿塞,神思昏闷:
蒲黄一两,盆硝八两,青黛一两半。上件用生薄荷汁一升,将盆硝、青黛、蒲黄一处,用瓷罐盛,慢火熬令干,研细。每用一字或半钱,掺于口内,良久出涎,吞之不妨。(《局方》吹喉散)。
18.治聤耳,脓血出不止:
以蒲黄末,吹入耳中。《圣惠方》。
19.治卒耳聋:
蒲黄、细辛各一分,杏仁(去皮、尖)、曲末各三
分。上为末,同杏仁捣如膏。和捻枣核大,绵裹塞耳中,一日一易。《古今医统》
20.治五痔:
常服蒲黄方寸匕,日三,良。《龙门石窟药方》。
21.治脱肛:
蒲黄二两。以猪脂和敷肛上,纳之。《千金方》。
22.治阴蚀:
①蒲黄三两,水银一两。上件药同研,水银星
尽,每用少许,敷疮。《圣惠方》。
②蒲黄二两,桐皮二两,甘草二两。凡三物捣筛,粉创上。《《医心方》引《令李方》蒲黄散)。
23.治产后妒乳痈肿胀痛,产后不见乳汁,结作痈:
用蒲黄炒热杵敷肿上,日三度易之。《普济方》。
1.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用蒲B(蒲黄水溶部分)浸膏制成25%蒲B糖浆口服,每次15ml,每目2次;同时用5%蒲B浸膏制成灌肠液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次
~ml30日为1个疗程。治疗36例。结果:基本治愈17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设想将蒲B浸膏制成肠溶衣片口服,可以免去灌肠。
2.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用炒蒲黄6??,五灵脂6??,夏枯草9??,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治疗40例。结果:疗效出现时间为3~7日;痊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
率97.50%。
3.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用生蒲黄15??,纱布包,开水浸泡约ml代之以茶,频频呷饮,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例患者(眼),全部系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治疗周期为2
个疗程。结果:眼底出血全部吸收的57例(72眼),一半以上吸收的15例(18眼),一半以下吸收的10例(13眼),治疗前后无变化的18例(20眼)。
4.治疗冠心病:对66例冠心病轻度心绞痛患者,单用生蒲黄(心舒4号)内服,治疗观察2个月,89%消除症状和缓解心绞痛,84%改善心电图,58%降低血压和60%、94%降低血总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凡症状不多,单用蒲黄即可,如气滞血瘀症状明显则用行气活血的心舒3号方(生蒲黄15g,红花5??莪术5??,降香5g,*参9???)较好;若气血亏虚显著者,则用益气活血的心舒7号方(生蒲黄15??,黄芪9??,*参9??,当归9??,莪术5???)更为相宜。
5.治疗高脂血症:选择患者60例,经控制饮食3~4星期后,复查血清胆固醇(CH)≥5.98mmol/L,或三酰甘油在2.26~5.65mmol/L,并排除由药物和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血脂改变,随机分成3组:A组26例,以单味中药生蒲黄10g,每日3次;B组29例,以脉通1片,每日3次;C组34例,以生蒲黄+脉通治疗。结果:A组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8例,有效率69.2%;B组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86.2%;C组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91.2%。三组之间进行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
6.治疗渗液性湿疹:取生蒲黄筛去杂质,直接撒于皮损上,至不见渗液为度,盖以纱布。换药时勿将已干燥的药粉去掉或洗去。经治30例,均在6~15日内皮损干燥而愈;其中6例合并感
染,亦未加其他药物治疗,与湿疹同时治愈。
1.《纲目》:《本事方》云:有土人妻舌忽胀满口,不能出声,以蒲黄频掺,比晓乃愈。又《芝隐方》云,宋度宗,一夜忽舌肿满口,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搽而愈。据此二说,则蒲黄之凉血活血可证矣。盖舌乃心之外候,而手厥阴相火乃心之臣使,得干姜是阴阳能相济也。
2.《本草汇言》:蒲黄,性凉而利,能洁膀胱之原,清小肠之气,故小便不通,前人所必用也。蒲黄,血分行止之药也,主诸家失血。至于治血之方,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凡生用则性凉,行血而兼消;炒用则味涩,调血而兼止也。
3.《药品化义》:蒲黄,专入脾经。若诸失血久者,炒用之以,助补脾之药,摄血归源,使不妄行。又取体轻行滞味甘和血,上治叶细咯血,下治肠红崩漏,但为收功之药,在失血之初,用之无益若生用亦能凉血消肿。
附:蒲棒
蒲棒:异名:蒲棰,蒲厘,蒲槌,水蜡烛实。
为香蒲科香蒲属植物长苞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果穗(药用其茸毛)。
夏末蒲棒成熟时,剪下蒲棒,晒干
《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辛,平。
治外伤出血。
1.《广东新语》:治金刃伤止血用。
2.《福建民间草药》:消炎止血,抑菌退肿。
1.治创伤止血:
水蜡烛整枝未飞散的花,投入小便缸内浸1星期,取出晒干候用。用时取花一撮,罨包伤口,过四五日即自行结痴。《福建民间草药》。
附:蒲蒻[ruò]
蒲蒻:异名:蒲黄根,蒲笋,蒲儿根,蒲包草根。
为香蒲科香蒲属植物长苞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有部分嫩茎的根茎。
夏季采收带嫩茎的根茎,洗净,切段晒干。
:甘,凉。
清热凉血,利水消肿。主治孕妇劳热,胎动下血,消渴,口疮,热痢,淋病,白带,水肿,瘰疬。
1.《本经》: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
2.《日用本草》:去热燥,利小便。
3.汪颖《食物本草》:生啖,止消渴。
4.姚可成《食物本草》:止下利咳嗽,肺气喘息不眠。”
5.《随息居饮食谱》:清热,养血,消痈,利咽喉,通二便。
6.《天宝本草》:治淋沥,湿肿。
7.《四川中药志》年版:消水肿,水积,并止牙痛。
内服:煎汤,3~9??;或绞汁。
1.治母劳热,胎动下血,手足烦躁:
蒲黄根,绞汁服一二升。《产乳集验方》。
2.治热痢:
蒲根(锉)二两,粟米(淘)二合。上二味,以水三
盏煎取一盏半,去滓,分温二服,空心,日午再服。《圣济总录》蒲根汤)。
3.治湿热白带:
蒲蒻炖鸡服。(《四川中药志》年版)
4.治瘰疬:
蒲包草,连根采来,洗去泥,切寸段,砂锅煎汤代茶饮。不论男女皆愈。但妇人服此愈后,终不受孕,须服北京真益母丸四五两,可解之。《纲目拾遗》。
5.?治瘰疬、甲状腺肿大、尿道炎:
蒲包草根15??,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医院桑雅清老师提供图片
医院桑雅清老师提供图片
医院桑雅清老师提供图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