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按五脏主时,夏季应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中医养生主张“平和”,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悸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又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小暑养生的原则
1、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适量
小暑天热雨水多,人们能量消耗大,出汗多,暑湿之邪往往侵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因此在饮食上既要清暑祛湿,又要注意健脾益胃,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在解暑热的同时,注意不要寒凉削伐过度,勿过饮凉茶和过食生冷之物;在祛湿的同时,也要留意暑热易伤阴,以阴津受损。
2、少动多静睡子午觉
小暑节气昼长夜短,天热炎热,动则汗流浃背,人们常感到精力不济,疲倦乏力。夏季在五脏中应心,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避免剧烈的运动使人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太过而伤阳。
3、小暑衣着勿赤膊
有人认为在夏天赤膊凉爽,然而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当外界温度超过37°C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
4、外出时做好防暑工作
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适宜小暑的药膳方
①冬瓜薏米煲鸭
原料:连皮冬瓜、鸭肉、薏米、姜茸、米酒、陈皮适量。
方法:1.将姜茸浸泡入米酒中成姜汁酒;
2.将鸭肉块放入锅中略煎,烹入姜汁酒,盛起。
3.在锅中放入冬瓜块、薏米、陈皮,加清水适量,大火烧沸后,再放入鸭肉块,小火慢煲。
特点:健脾祛湿利尿的薏米,配合温中散寒的姜茸、益气补虚的鸭肉和健脾理气的陈皮,清热养阴,健脾祛湿。
②荷叶茅鞭粥
原料:鲜荷叶、白茅根、粳米适量。
方法:1.白茅根加水1L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2.用汁煮米至烂熟,后放入洗净的鲜荷叶,略煮即可。
特点:清暑利湿的荷叶,配合清热利尿的白茅根和补中益气的粳米,清热利湿,对痱子有效。
③冬瓜绿豆排骨汤
原料:绿豆、冬瓜、排骨适量。
方法:1.绿豆浸泡1~2小时
2.冬瓜去瓤
3.在锅中倒入适量开水,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
特点:解暑止渴的绿豆,配合清热利尿的冬瓜和滋阴健脾的排骨,清热解暑,减肥消肿。
三伏天处于小暑和处暑之间,是全年中阳气最盛的阶段,人的皮肤腠理开泄,此时做三伏灸药效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小暑节气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在河边、花园里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游泳、健走、慢跑、瑜伽等有氧运动。运动需适量,不要过量。小暑时节禁忌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饮茶,易造成人体阳气耗损。
福建中医院体检科
公交线路: 1.乘、、、22、、51、52、55、5、69、72、76、9路古三座、闽江饭店站下; 2.乘、、、、70、61、78、、路观风亭站下; 3.22、2、k3路闽江饭店站下车。 地铁线路:
乘坐地铁1号线至屏山站、树兜站下。
文:张丽瑛排版:林静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