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暑期儿童少生病,中医预防保健来支招,值得
TUhjnbcbe - 2021/11/8 4:52:00
北京白癜风价格是多少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613/4639051.html

皮非副主任医师中医全科医师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学历。长期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和教学工作,先后跟随成都中医药大学廖品东教授、谢春光教授进修学习。擅长:中医儿童保健、小儿推拿、小儿消化不良、厌食、内科、妇科等常见病的中医诊断治疗和保健。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

坐诊地点:门诊一楼

咨询

SUMMER

SLIGHTHEAT

/

summer

/

“小暑大暑,淹死老虎”。伏暑季节,高温、降雨交替,天气异常闷热。儿童为阳热之体,更易受暑生热。加之护理不当,冷暖失调,过食生冷,则增加生病机率。今天中医科房博士就教宝妈们一些简单实用的清热解暑的保健方法哦(成人也实用)。

///

夏季儿童常见两种疾病///

SLIGHTHEAT

热伤风

SLIGHTHEAT

##

原因:

热伤风是老百姓说法,一般是指体内有热,又外受风邪的一种特殊感冒。

表现:

初期鼻塞,喷嚏,清鼻涕,咽喉不适,恶风,汗出,身沉酸痛,2-3日后变为浊涕,声嘶,咳嗽,咽痛,或伴发热。

推荐中成药:

银翘解毒颗粒,桑菊感冒颗粒

胃肠型感冒

SLIGHTHEAT

##

原因:

胃肠型感冒也是一种俗称,一般是指外受暑湿,内伤生冷的一种胃肠道疾病。

表现:

呕吐、腹泻、腹胀、腹痛,疲乏,纳差,或伴恶风、发热、喷嚏、流涕等感冒症状。

推荐中成药:

藿香正气液,午时茶颗粒

夏季预防中暑///

SLIGHTHEAT

1.「凉茶方」

银花10g、薄荷6g、荷叶6g、淡竹叶6g、藿香6g、芦根20g、白茅根20g,西瓜皮两块,冰糖适量,也可加茶叶(竹叶青、龙井等)少许。

用法:

大火熬开,再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成人、儿童(1岁以上)均可。

功效:

清热解暑。用于预防中暑及轻症受暑而见口渴多饮,手足心热,头目昏胀,食少乏力,胸满腹胀,一身沉重等症。一周1-2次。

2.「三豆饮」

绿豆、赤小豆、黑豆、薏苡仁各30-50g,银花10g,乌梅15g,甘草5g,冰糖适量。

用法:

四种豆先浸泡1小时以上,小火炖煮1小时以上,待豆子开花后放入银花、甘草、冰糖,再煮5-8分钟即可。平时易腹胀者只喝汤,不吃豆。

功效:

清热解毒、除湿解暑。用于预防中暑及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水痘、幼儿急疹等发热性疾病的饮食辅助调理。

3.「二根西瓜盅」

西瓜1个、芦根50克,白茅根50克,雪梨50克,荸荠50克,鲜荔枝50克,山楂糕5克,糖莲子50克,石斛25克,竹茹25克,冰糖适量。

用法:

芦根、茅根、石斛、竹茹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毫升。西瓜顶部横向切开,挖出瓜瓤。雪梨、荔枝、荸荠、莲子等切成小块。将药汁、糖、梨、荔枝、莲子、山楂放一起煮开,加入瓜瓤,一起装入西瓜盅内,加盖。冰箱冷却1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

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开胃和中。可作为夏季日常保健,以及暑热病而见口渴咽干,胸中烦热,干咳少痰,小便黄少等。

夏季日常食疗///

SLIGHTHEAT

1.「苡仁排骨汤」

薏苡仁50g、豆蔻3g(或陈皮3g),排骨1斤,也可加冬瓜(连皮)同炖。

姜葱盐少许。

用法:

排骨常规处理后,加苡仁大火烧开,转小火,炖1小时以上即可食用。

2.「荷叶粥」

薏苡仁30g、山药30g,小米、糯米各1两,鲜荷叶半张。

用法:

熬粥至熟,将荷叶盖于粥上,闷10分即可食用。

功效:

以上两方,解暑除湿、养阴清热、健脾开胃,夏季可长期服用。1周2

次。

3.「石斛老鸭汤」

老鸭1只,石斛15g(鲜者加倍),莲子、百合等少许。姜葱盐少许。

用法:

鸭肉常规处理后,将石斛、莲子、百合等一起入砂锅内,炖煮1小时以上。最后加葱、盐调味即可。可见鲜山药同炖。

功效:

滋阴清热,益气健脾。中医认为鸭肉清凉润燥,石斛益胃生津,特别适合夏季暑热重而见疲乏少力,心烦气躁,食欲不振,口干咽燥等。

夏季药浴///

SLIGHTHEAT

「皮疹洗」

千里光30g、野菊花30g、苍术20g、黄柏30g、苦参30g、地肤子30g、藿香20g、白芷20g、薄荷20g、银花藤30g

用法:

大锅加大量水,熬开15分钟,洗浴全身,洗浴后擦干即可。

功效:

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用于湿疹、痱子、蚊虫叮咬所致的皮肤瘙痒。

夏季保健推拿///

SLIGHTHEAT

补脾经

本穴位于拇指外侧赤白肉际处成一直线。可用拇指从指尖推向指根,推次,可健脾益气,除湿和胃。

揉板门

本穴位于大鱼际隆起部位。可用拇指稍用力按揉,揉次,可健胃消积。

摩腹

本穴为整个腹部。可用四指或手掌顺时针摩运,摩次,可健脾和胃,行气通腑。

捏脊

本穴为尾椎至大椎成一长直线。可用食中二指自下而上捏5遍左右,可以调和五脏,疏通经络,强身保健。

揉涌泉

本穴为足掌心前1/3处。可用拇指稍用力按揉,揉50次,可引热下行,滋阴清热。

来源:成医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暑期儿童少生病,中医预防保健来支招,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