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杭州迎来初伏,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来了。这一天,杭城老百姓与“温州伏茶”相约的日子也如期而至。
上午7点,当志愿者陈光庆、陈赛娟两人将一桶热气腾腾的温州伏茶搬上桌子,今年杭州市温州商会公益伏茶活动,在西湖区杭大路消防中队门口正式启动。
与此同时,拱墅区金华南路丝联园区亿家围煮餐厅门口、钱江国际时代广场地铁城星路出口处与万怡酒店门口、拱墅区莫干山路远扬大厦一楼,另外3处公益伏茶摊也开始“营业”。
今年夏天,杭州市温州商会共设4处公益伏茶点,活动将持续整个“三伏天”,长达40多天,每天为路人提供上千公斤的特制温州伏茶,预计将有多名温籍在杭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他们当中有教育工作者、学生、个私企老板、公司职员、退体人员等。
这段“温”情在“人间天堂”5年了
“记忆中,小时候,在炎热的盛夏,总能在路上某个凉亭、村口、街上找到一个爱心伏茶点,口喝了,喝上一杯。”杭州忆家围煮的高总说。温州伏茶是当地传统民俗民风的呈现,也是传承“怀有仁爱之心,广行济困之举”的大爱精神。
“三伏天,温州人请你喝茶来消暑!”自年夏天,杭州市温州商会、杭州市温商慈善基金会将“温州伏茶”带到杭城,也将这份“温”情和家乡的善举带到“人间天堂”---杭州。
“温州伏茶”在杭城落地生根5年来,为上千上万人多送去夏日的清凉,人间的温情。小小一杯伏茶承载着温州人这份力所能及的善举,也诠释了根植于温州人内心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继承和发扬。
早在今年3月份,杭州市温州商会会长单位浙江庞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送来1万只一次性茶杯,支持温州伏茶公益。还有陈光庆、陈赛娟等多名热心志愿者连续5年参加温州伏茶公益活动,特别是陈光庆得知今年温州伏茶开工的时间,抢先承包前面一周的煮茶工作。
温州伏茶是天然合成也是城市记忆
早在东晋时期,茶与公益就有了连接。陆羽在《茶经》中记述了《广陵耆老传》,讲的就是“茶汤义卖”,算是最早将茶与公益结合的佳话。当时人们已经将美好生活通过民间神话寄托到茶汤之上,小小茶事也有大善。
施茶,是一种传统的公益事业,也是一种美德,现在各地仍有保留,在温州特别突出。“温州伏茶”,相传始于南宋,盛于清朝。温州古时有茶亭施茶,在一些交通要道上每隔一段距离便会设一凉亭施茶,给予路人以茶水之便,以茶助善。
温州伏茶有独特的文化和内涵,除了解路人之渴,还有解暑功效,仅配方都是一代一代人传承下来的。
温州伏茶配方中含荷叶,夏枯草,白茅根,茯苓,甘草,薄荷,藿香等10多味中草药,熬制而成,口味甘甜,有着非常好的解暑降温功效。
“三伏天”经历初伏、中伏、末伏,一般上要持续40多天。快递小哥在自己的配送辖区内,以自己的时间轨迹,绕过来“蹭”一杯茶,环卫工人干活累了,也来喝上一杯,附近社区的老年人纳凉来喝上一杯……
一张桌子,一桶伏茶,几个茶壶,几摞纸杯,一个小小的温州伏茶点,如植物与建筑一样,成为杭州这个城市与空间意义的载体。
在这个小小茶摊空间,包裹出一个“温”情浓浓的空间,志愿者、的哥、外卖小哥、环卫工作……大家在此聚集、活动,有温州话、有杭州话、有更多的乡音融于此,让更多人对温州伏茶这个场所产生共同的记忆,融入这座城市。
“施茶”以小小善举,汇聚大爱。因为爱,温州伏茶落地杭州生根发芽,传播,产生一系列的催化,温暖杭城,感动着一座城市。
?来源
杭州市温州商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