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板蓝根 Bǎnlángēn(《新修本草》)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干燥根。主产于江苏、河北。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切片。本品气微,味微甜后苦涩。以片大均匀、体实、粉性大者为佳。生用。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1.温疫时毒,发热咽痛 本品苦寒,入心、胃经,有类似大青叶的清热解毒之功,而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用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咽痛,可单用,如板蓝根颗粒(《中国药典·一部》年版);或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同用。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常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同用。.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主治多种瘟疫热毒之证。治时行温病,温毒发斑,舌绛紫暗者,常与生地黄、紫草、黄芩同用,如神犀丹(《温热经纬》);治丹毒,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者,常配伍黄连、黄芩、牛蒡子等药,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煎服,9~15g。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1.化学成分 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告依春、表告依春等;氨基酸类成分,喹唑酮类成分,有机酸类成分;还含靛玉红、靛蓝、羟基靛玉红、谷甾醇、腺苷、丁香苷、落叶松树脂醇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药材及饮片含(R,S)-告依春(C5H7NOS)均不得少于0.00%。.药理作用 本品所含吲哚类化合物有抗菌作用;有抗流感病毒、肝炎病毒、解热等作用。靛玉红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白血病作用,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板蓝根多糖可促进小鼠免疫功能及增强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增强小鼠静脉注射碳粒廓清速率。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将以上品种定为正品,而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的干燥根茎和根,在南方地区亦作为板蓝根使用,称“南板蓝根”。二者药性、功效、应用基本相同。拓展阅读《古今名医药论》板蓝根甘,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陈嘉谟 蓝实,俗名板蓝根,杀虫疰鬼恶毒,驱五脏六腑热烦。益心力,填骨髓,补虚聪耳目,利关节通窍。久服勿厌,黑发轻身。茎叶可作靛染青,生捣堪绞汁顿饮。散热风赤肿,愈疔毒、金疮。又,止吐衄时来,天行瘟疫热狂,并宜急取煎服。丹溪普济消毒饮中加板蓝根者,即此是也。亦入医方,火疹火丹,涂之即退。以水飞净灰脚,合丸制散随宜。治小儿发热惊痫,调小儿疳蚀消瘦。泻肝止暴注,下毒杀恶虫。收五脏郁火有功,清上膈痰火最效。驱时疫头痛,敛伤寒赤斑。水调服之,应如桴鼓。外科方中,亦每单用,敷恶疮经年不愈,贴灸疮出血难差。
(谟)按:靛花虽非青黛,然治小儿疳蚀消瘦发热,屡有奇功。《本草蒙荃》
卢之颐 为肝之药,亦可为肝之肾药,以多汁而气寒也;亦可为肝之心药,以味苦而性通彻也。以色以味,及性与气,咸得东南巽木之作用,而能洁齐万物者也。久服则肝荣,肝荣则发华,动摇舒转,皆得所欲。《本草乘雅》
张 璐 性禀至阴,其味苦寒,故能入肝。《本经》取治蛊疰诸毒,专于清解温热诸邪也,阳毒发斑咽痛必用之药。而茎、叶性味不异,主治皆同。《本经逢原》
杨时泰 治妇人败血,连根焙捣,酒服一钱匕。天行热毒。普济消毒饮用之以治大头热毒,即鸬鹚瘟也。中风方中类用之,如活命金丹亦取此以疗热毒之义。《本草述钩元》
施今墨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又能利咽消肿,用于治疗急性热性病,如时行感冒、痄腮、大头瘟毒、热毒斑疹、丹毒以及痈肿疮毒等火毒热证。又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诸症,还治暴发火眼、目赤肿痛以及咽喉肿痛等症。另外,还可治疗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
焦树德 大青叶、板蓝根均能清热、凉血、解毒,但大青叶凉血、解毒、化斑的作用胜于板蓝根;板蓝根利咽喉,治大头瘟(温毒的一种,又称“大头风”或“大头伤寒”。是由于感受风温时毒,入侵肺胃而发病,以头面红肿或咽喉肿痛为特征)的作用胜于大青叶。脾胃虚寒者不宜用。《用药心得十讲》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病高热头痛,热毒发斑吐衄,大头瘟疫,痄腮,流感,麻疹,肝炎,烂喉丹痧,喉痹,丹毒,疮肿。
郝现军等经验:板蓝根善通大便,消斑 板蓝根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痈,凉血利咽。临床发现板蓝根具有通大便作用,可用于治疗火毒炽盛所致的大便干结。用法:板蓝根3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次。板蓝根还具有凉血透斑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病肝掌、蜘蛛痣。[郝现军,王冠民.临床用药心悟.上海中医药杂志,,39(11):5]
-END-有用就扩散有用就点在看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药学》(新世纪第四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主编/钟赣生;本文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