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
金匮要略腰疼治疗方法:
肾着汤在金匮又名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条文解释:①肾着:指肾着病。本方主治疗肾着病,故方名为“肾着汤”。肾着病是肾为寒湿之邪所伤,以腰重冷痛为主要见症。②风水:水肿病的一种。多由表虚不固,外受风邪侵袭,肺气失于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停滞体内,郁于肌腠所致。症见发病急骤,发热恶风,面目四肢浮肿,身重,小便不利,苔白脉浮等。组成甘草二两(6g)干姜四两(12g)茯苓四两(12g)白术二两(6g)上4药,水煎,分三次温服。温脾祛湿。肾着病。症见身体重痛,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口不渴,饮食如故,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等。腰重冷痛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以辛热的干姜温脾散寒,为君药。白术甘苦温以健脾燥湿;茯苓健牌渗湿,共为臣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且又能补气健脾。四药相合,使寒去湿消,则腰重冷痛自除。按:因本方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四味药组成,故又名“甘姜苓术汤”。本证实为寒湿之邪痹着于腰部,未伤及脏腑,因腰为肾之府,所以用“肾着”名。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书摘:组 成:炙甘草、炮干姜、茯苓、白术主 治:(1)治伤湿身重,腹痛腰冷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2)宣明用治胞痹,膀胱热痛,濇于小便,上为清涕。加 减:有寒者加附子。归 经:足少阴太阳药也方 义:(1)1.甘草─甘平和中而补土。2.干姜─辛热以燥湿。(2)此肾病而皆用脾药,益土正所以制水也。又附方:经心录加肉桂、泽泻、杜仲、牛膝,治同。(3)、肾着汤医案选:肾着汤出自《金匮要略》,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4味药组成,具有温脾胜湿的功效。主治寒湿下侵之肾着病。笔者宗此机理,运用于治疗水液代谢失调诸症,疗效满意,兹举例如下。
1 水肿
赵某,男,47岁,年10月22日初诊。患慢性肾炎3年余。曾服用六味地黄丸、附桂八味地黄丸等,尿蛋白一直阳性,近日又增浮肿等症,逐渐加重,前来诊治。
诊见: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量少,伴脘腹胀闷,纳谷不香;便溏每天1~2次,肢倦乏力,舌淡、苔白滑,脉沉无力。B超示:双肾皮质部回声增强,余正常。尿常规:PRO(++),颗粒管型(+),ERY少许。
脉症合参,诊为水肿,证属脾阳虚,运化乏权,水湿内停。治宜温运脾阳,方予肾着汤加味。
处方:甘草6g,干姜8g,茯苓、白术、党参、泽泻各10g,白茅根20g。水煎服,每天1剂。
坚持服药1月,症状大减,但尿检仍呈阳性反应,将干姜量减至3g,加莲子须6g,同时服用肾气丸6g,每天3次。嘱其继续服药。又坚持服用40余天,诸症悉平,尿检正常。继服六味地黄丸巩固治疗,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本例症见神疲乏力,脉沉无力,尿蛋白持续阳性,知乃脾肾两虚所致。前医治肾,何以罔效,又增浮肿?殊不知患病虽在肾,亦有脾阳虚之候,如纳差、便溏、乏力等症。
脾阳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先天无以充养,运化水湿乏权,则水湿内停。故用肾着汤温健脾阳,加党参助其益气健脾之力,配泽泻、白茅根利水消肿治其标,诸药相合,使脾阳复,饮食得进,化源充足,先天之本得到充养,不治肾肾疾自愈。
2 泄泻
刘某,男,44岁,年4月13日初诊。素有饮食不慎即作泄泻。1周前因食生冷,遂致泄泻,每天6~7次,泻下清稀如水样便,脘腹隐隐作痛,口渴喜热饮,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腻,脉濡滑。诊为泄泻。
证乃脾阳虚,水湿不化,下趋大肠。治宜温脾阳化湿浊,予肾着汤加味。
处方:炙甘草9g,干姜10g,白术、茯苓各15g,泽泻20g,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3剂,腻苔渐化,腹泻减轻,每天2~3次,唯稀软溏便,又予原方加党参15g,续服5剂后大便成形,每天1次,余症皆瘥。后嘱其用参苓白术丸巩固治疗。
按:此例缘于素体脾虚,复受寒邪致使脾阳虚不能腐熟水谷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混杂而下,则泄泻作矣。肾着汤暖土胜湿,实乃治疗此疾之良方,加泽泻取其利小便实大便之效。诸药相合,药味虽简,但标本兼治,功专效宏,故取效迅捷。
3 咳嗽
袁某,男,45岁,年11月7日初诊。患支气管炎8年余。10多天前不慎感寒,宿疾又作,用先锋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静滴治疗5天乏效。又经某医用清热化痰止咳中药3剂后,反咳嗽更剧,故前来诊治。
诊见:咳嗽不已,痰稀白量多,咳则汗出,胸闷,不能平卧,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弦。
X线胸透示: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诊为咳嗽。证乃脾阳虚水泛为饮上渍于肺,其标在肺,其本在脾,治以温脾阳化痰饮。方以肾着汤加味。
处方:炙甘草9g,干姜、紫苏子、紫苏梗、苦杏仁各10g,茯苓、白术各15g。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3剂,咳嗽大减,饮食增,可平卧。继用上方5剂,咳嗽已瘥。
按:经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此例缘于患者肺病日久,子盗母气,损及脾阳,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而为饮,上渍于肺所致。
方拟肾着汤意在补土生金。方中干姜温肺化饮,温健脾阳;苓、术健脾利湿,炙甘草益气和中;加紫苏子降气化痰;苦杏仁降气平喘除痰;紫苏梗下气宽中,以助肺气下降,脾气健运。
4 经漏、涎多
张某,女,24岁,年5月7日初诊。缘于3月前正值经期,负重远行,以致经水淋漓不尽,因羞于治疗,一直未愈。半月前,觉口中流涎增多,初未介意,近几天来,流涎倍增,甚则顺嘴下滴,以致无法进食,用西药阿托品后好转,但口干难忍,方来诊治。
刻诊:面色无华,伴神疲乏力,气短,经水淋漓,色淡无块,少腹隐痛,喜暖喜按,口中流涎多,伸舌则滴水,不能张嘴,舌淡胖,脉细弱。证属劳倦伤脾,日久致脾阳虚,上不能摄涎,下不能统血。治宜温阳健脾,方拟肾着汤加味。
处方:炙甘草6g,干姜8g,茯苓、益智仁各10g,白术15g,党参20g,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5剂后,经水已净,口中流涎亦止,惟动则气短乏力。方已奏效,续服10剂后病愈。为巩固疗效续服补中益气丸月余,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此例缘于经期劳累,损伤脾气,日久致脾阳亏虚,上不能摄涎,下不能统血。故拟肾着汤温阳健脾;加益智仁温脾摄涎;党参增益气固摄之力。诸药相合,使脾阳复,脾气旺,血有所统,涎有所摄。
转自龙帅江老师微博
感谢龙老师教祖师真经授中医秘传!
鲜药樟树叶.打坐之道-龙博探宝
龙家颈椎操-龙博探宝
腰疼.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大黄汤-龙博探宝
紫花地丁:鲜药的抗生素-龙博探宝
腰疼小柴胡汤治疗方法-龙博探宝
腰疼之二阳明症:大小承气汤-龙博探宝
妇科腹痛最后一篇:暖肝煎-龙博探宝
怀孕腹痛经方治疗:附子汤-龙博探宝
伤寒论疼痛篇-腹部疼痛小承气汤(文字版)(补:温经汤视频)
妇科腹痛:温经汤-龙博探宝
腹痛经方治疗方法之三:枳实芍药散-龙博探宝
妇科腹痛经方治疗:当归生姜羊肉汤
理中汤合香砂六君子.五磨饮子-龙博探宝
腹部疼痛之太阳经论治第四期大承气汤(视频文字版)-龙博探宝
阳虚的肚脐痛:附子理中丸(汤)
秋季干燥失眠-龙博探宝
正柴胡饮-龙博探宝
关于疫情病毒的思考-龙博探宝
抵当汤治疗腹痛补充-龙博探宝
腹部疼痛:抵当汤(文本)-龙博探宝
鲜药叶下珠:疏肝解郁-龙博探宝
栀子厚朴汤(文本)-龙博探宝
-龙博探宝
走马汤-龙博探宝
气虚(中气不足)的腹痛经方治疗--龙博探宝
气滞腹痛:厚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
大承气汤-龙博探宝
肝肾阴虚-肾气丸-龙博探宝
猪苓汤合五金汤-龙博探宝
龙家掐四缝穴方法-龙博探宝
桂枝加龙牡汤-龙博探宝
八味肾气丸-龙博探宝
附子粳米汤-龙博探宝
小柴胡汤-龙博探宝
奔豚汤-龙博探宝
当归生姜羊肉汤-龙博探宝
瞬间强肾法-龙博探宝
腰椎八卦针灸-龙博探宝
大乌头煎-龙博探宝
腹痛经方治疗:通脉四逆汤-龙博探宝
腹痛经方治疗真武汤之二-龙博探宝
腹痛经方治疗真武汤-龙博探宝
腹痛经方治疗理中丸-龙博探宝
腹痛经方治疗:小建中汤-龙博探宝
腹痛经方治疗方法黄连汤-龙博探宝
腹痛经方治疗:小承气汤-龙博探宝
腹痛经方治疗:调胃承气汤-龙博探宝
腹痛经方治疗:大承气汤
芙蓉花食疗方法-龙博探宝
梧桐子-龙博探宝
院长的腰间盘突出-龙博探宝
紫绀舌-龙博探宝
寒露季节调理咳嗽-龙博探宝
腹痛经方茵陈蒿汤
腹痛第三期抵挡汤
栀子厚朴汤治疗腹痛
小青龙汤治疗腹痛
胁下痛经方当归羊肉汤-龙博探宝
胁下痛经方大黄附子细辛汤-龙博探宝
胁下痛.茵陈术附汤-龙博探宝
胁下痛久而成痿的方法-龙博探宝
胁下痛经方十枣汤-龙博探宝
生姜-WENDY传经
医术-WENDY传经
主证--WENDY传经
肩頸緊痛之補述-WENDY传经
-WENDY传经
情治之为病?-WENDY传经
《龙博探宝》往期目录
《WENDY传经》往期目录
总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